法、律、治的区别与法家之辨
文章区分了“法、律、治”:律是共识与约定,法是治理的办法,治是执行过程。法家并非法律,而是权力的工具,强调统治与服从,不保障个人权利;法律则是公开透明的契约,用来保护生命、自由和财产,并约束权力。历史对比显示,靠法家国家可短期强大却难长治久安,唯有建立在共识与约束权力基础上的法律,才能维持文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从电影桥段看阶层思维逻辑差异
通过电影《华尔街之狼》引申出阶层思维逻辑的差异。大众普遍以人情为基础行事,重视亲情友情,但常因缺乏边界与风险评估,导致借钱借物等问题引发财务损失和关系破裂。相比之下,商业思维更注重利益与契约,强调风险规避与合理分配资源,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和市场稳定。人情思维虽能增强情感联系与社会凝聚力,但过度依赖会带来…
归人、过客与消失的故乡
一、少小离家老大回,却已无人识我 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却发现这个地方已经不认识我了。 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从这里走出去,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走过无数遥远的地方,遇见各种人、各种生活、各种思维。但这一次回来,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那句诗的含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次回来,不是回来看人,而像是来向一段人生说…

七日書|Day 7:关掉手机上app的推送通知
寫一個以往的你絕對意想不到的生活上的決定,卻讓如今的你擁有更多重新想像跟定義生活的力量。這個決定可以是居住地、生活上的大小習慣、決定等等。

七日書|Day 6:每天睡前写下当天发生的好事(不小于3件)
寫一個你的小習慣、小癖好,可以是某種不為人知的日常小訣竅,又或者是常人想像不到的行為,卻讓你覺得生活增加了些許樂趣

七日書|Day 3:赚钱并不只靠努力
寫一個時刻或一件事,讓你開始懷疑他人所加諸給你的價值觀是否正確。

七日書|Day 2:一次失败的个人创业
記一次你想要大喊「我不幹了!」的時刻

七日書|Day 1:不再寻求父母的认同
有沒有一段時間或經歷,讓你重新審視對理想人生的定義?例如你以為自己一直期待的東西,得到了、或接近了,卻發現自己並不想要?

遠程工作 - 在家工作有多好?
分享在家遠程工作的一點體驗

2025年的心愿:以平和之心拥抱琐碎生活
不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学会喜欢自己正在过的生活。

写作啊写作
一个反反复复被丢下来又被拾起来的爱好

水箱與小洞
記得公路旅行時有台破車,出生年份與我相當,車隊的車有租來的,有剛保養好的,有改裝過的,我們在路上狂奔。

自然和自發
學習貴乎自然和自發

浮生漫錄|金門前駐地重遊
浮生漫錄

浮生漫錄|網友小董
浮生漫錄

鄉愿與畏葸:面對價值與生存的困頓
靜思筆記

總有好事在發生
日子有好有壞,但是每一天總有一些好事在發生。我如此勉勵自己。依然相信上天會為每一個人做最好的安排。即使遇上壞事情,如果心境不變,沒有事情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態度。對,是生活態度。不是生活模式。無論生活如何,態度不變,笑看明天。記住啊,每天總有好事在發生。

#3 用薩提爾,整理混亂的內心
如果最近對於你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擔心、恐懼或是任何內心混亂的感受。那你可以空下 30-60 分鐘給自己,這是利用薩提爾盤點自己內在資源的方式,讓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讓你有更穩定的心理狀態,去面對你接下來遇到的困難或挑戰。

#2 迷惘中,接下來我要幹嘛?|想像 5年後理想的一天
如果你現在,可能跟我一樣在人生迷惘的時刻,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那你可以嘗試看看,想像5年後,你心目中理想的一天是如何。把這個美好的畫面當作努力的目標, 那麼,就可以開始慢慢規劃出要怎麼走人生的下一步了。
#1 開始寫字:面對自己也分享過程
一個不愛寫字的理科人,開始產出文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