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曖昧時刻 · 书后感

Between Yes and No🌓Day 17|Writing Between the Lines of Truth🖋️

為人而建
·
·
IPFS
·
在七日書的書寫中,我探索曖昧與悔意🫥,也在講座裡理解誠實的重量🪨。Day 17 是我回望的鏡子🪞,在虛構與真實之間落筆🖋️,細細描寫那些沒說出口的情感🌫️,也照見了我書寫中的自己。

我完成了七日書的七篇創作🗓️,那是一段靜靜書寫的旅程,每天一篇,在曖昧與誠實之間摸索,我寫下七種關係的形狀🌗:
Day 1|Where Boundaries Blur🌫️
Day 2|Close Enough to Feel Alone🫂
Day 3|The Comfort That Shouldn’t Be⚖️
Day 4|My Body Knows Before I Do💃
Day 5|The Part I Never Said🤐
Day 6|Desire Is Fire🔥, Love Is Shadow🫥
Day 7|I Saw Myself Through Us🪞

每一篇都是真實的,但也不是全部的真實📖。
我去識別化、替換細節、選擇性地揭露。
我不是要重現一段關係,而是要在書寫中看見自己🧠。

今晚我參加了許俐葳老師的七日書作家講座🗣️。我們談了談曖昧、慾望、親密與疏離,也談如何在文學裡極盡可能地誠實🫥。

她提出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如何在寫作中處理虛構與真實的界線?」
她說,書寫自我經驗時,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
1️⃣ 去識別化
2️⃣ 替換不重要的資訊
3️⃣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我聽著,心裡一震⚡。
我隱去名字與職業,改寫場景與時間,卻在細節裡誠實地描寫情緒與悔意。
那些我寫下的關係、慾望、沉默與照見,從來不是大聲的告白,而是靜靜的筆觸🖋️,在模糊裡尋找邊界。

講座中,老師也問:「誠實是什麼?」
我想,誠實不是揭露,而是選擇🪨。
是選擇在哪裡停筆,在哪裡深入,在哪裡讓讀者感受到我沒說的部分🌫️。
是選擇用什麼語氣說話——坦白、詩意、悔意。

🖋️Writing Between the Lines of Truth,不只是 Day 17 的標題。
它是我整個七日書的寫作方法。
我在真實的行間落筆,在虛構的縫隙裡誠實。
我不是要讓人知道「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人感受到「我怎麼經歷它」🌌。

這七篇文章,是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我在每一篇裡都問了一個問題,也回答了一個問題。
我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靠近一個人?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我為什麼沒說出口?我為什麼悔意至今?
我答:因為我曾經不夠誠實、不夠聆聽、不夠理解自己。
但我現在願意寫下來,願意讓文字成為鏡子✨。

Day 17 是一種靜靜的收尾。
不是總結,而是回聲🔁。
我不確定這七篇是否足夠完整,但我知道它們誠實地呈現了我在那七天裡的情緒與思考🫧。
我也知道,書寫讓我更靠近自己——靠近那個在關係中模糊、在文字裡清晰的我。

謝謝許俐葳老師,也謝謝 @自由寫 團隊的講座主持人Will和幕後的 @映昕
誠實不是一次性的揭露,而是持續的選擇🛤️。
而我,會繼續在真實的行間書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為人而建只分享給懂得珍惜的人。 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 策略、觀察、人性——寫給願意看懂的你。 文字留痕,不為喧鬧。 若你能讀出其中的節奏,那我們或許早已在某處相遇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
8 篇作品
Between Yes and No🌓
8 篇作品
《逆流而生🌊三部曲》
4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