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共情能力者更容易陷入「共情耗竭」吗?本质是什么?

果也
·
·
IPFS
真正的职业型高共情者(如医护、心理咨询师),往往有伦理、规范与经验保护自己,不会轻易陷入「共情耗竭」。相反,那些不自知的高敏感者、圣母心或讨好型人格,更容易在不设防的情况下被消耗殆尽。其本质并不是“共情太多”,而是缺乏清晰的边界感。共情耗竭常常在一两次“当血包”后就能学到教训;若长期学不会,则很可能作为代际创伤传递下去,直到有人愿意停下来反思并改变。

不会。

真作为职业了,就有具体的伦理和操作规范,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很多经验来保护自己的能量。

反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高共情高敏感的、有圣母心和讨好型人格的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消耗自己的能量。

本质是没有边界感。

但对被当几次血包大部分人也就学会保护自己了,要是一直学不会,会作为代际创伤传给下一代,直到出现一个愿意反思改变的人。


灵感来源:高共情能力者(如医护、心理咨询师)更容易陷入「共情耗竭」吗?这种耗竭的本质是什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果也果也|创作《失恋者的自救日志》,分享有毒人格、亲密关系与自我疗愈的文字,愿你在阅读中找到温柔与力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没有天赋,也能靠热爱写作吗?

非线性思维与表达落差:从 INFJ 的“发呆”说起

为什么老一辈带孩子看起来轻松,而现在的父母几乎要被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