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消逝之後的聲音現場

Jying Chang
·
·
IPFS
·
Live House 的記憶,一次次提醒我,我曾經愛過、相信過,也真實地站在過某個地方。​​關於地下社會,關於我們的集體記憶。

每個世代都有浸泡在 Live House 裡的人。
那是城市中的異質空間,在那裡我們曾相信,唯一可被接受的系統是音響系統。

Live House 不是單為音樂而存在,它是一種文化實踐,是孤獨時代中的臨時共同體,是少數人聚集、彼此承認的場域。音符與肢體、情緒與汗水、躁動與靜默在此交織,生成記憶,也生成文化。


二十初頭的我寫下許多關於 Live House 的文字。十幾年後回望,不禁思考,這個年代,還有人記得師大里民自救會對地下社會的封殺嗎?我們還需要地下社會嗎?我沒有答案。我只知道,我曾在那個空間裡被養成、被撕裂,也被保留下異質的氣息。
如今的我不再為消逝感到驚愕。在一切可被取代的年代,Live House 的珍貴不在浪漫,而在於它仍需身體在場,親自前往、親身參與。那是極少數需要透過在場構築的場景,你站著成為,就已經是抵抗。

我從不相信音樂能拯救世界,但在某些夜晚,它曾拯救我。關於Live House 的記憶,一次次提醒我,我曾經愛過、相信過,也真實地站在過某個地方。


原文寫於 2013 年,最近無意間翻出原稿,重新潤稿並寫下關於時間過後的我們。關於地下社會,關於我們的集體記憶。
_____


「假如這世上真的有神,祂不會活在我們裡面,不是你也不是我,但是會存在這小小空間中,假如這世上有魔術,那一定是讓人能夠互相了解,彼此分享。」

電影Before Sunrise中,年輕的Celine如此對Jesse說到。這句經典台詞於是成了那個年代朦朧青春下被傳唱的格言。城市角落中的男女無不希冀著、猜測著、解釋著,這些微妙距離的魔術。
音樂,某定程度上也像這樣的魔術。


在昏黃燈光下的 Live House 裡,音樂不再是耳機裡的檔案,而是刻印在骨頭與血液裡的現場經驗。汗水、啤酒、音場、嘶吼與笑鬧交織成難以複製的生命密度,在某個城市角落、人們彼此靠近的空間中展開。聲音超越語言與脈絡,在每一聲鼓點與吉他餘音之中,縫補了人與人之間的縫隙。

串流讓聆聽成為個人經驗,但 Live House 所帶來的共振無可取代。集體的狂歡與生命力,五感同時張開與伸展建構了場景,Live In Live。舞台與觀眾的距離、音箱的距離、酒瓶碰撞的距離、躍上舞台或是跳下舞台的距離,這是魔術的場景,We Live In Live。這裡聚集著不被理解的年輕人,在主流之外創造時代的聲音,也在這裡被允許失敗、狂喜、悲傷與存在。你可以站在這裡。讓我們站在這裡。


Live House 從來不是音樂產業的主流,卻往往成為文化的孕床。在這些場域裡,不合時宜的人聚集起來,創造新的聲音與語彙。它們不順從市場規律、不附庸媒體品味、不進入排行榜與紅毯;但它們活著,以嘶吼、失敗、抵抗與哀傷活著,而正因為它們無法量化、無法快速獲利、無法整齊排列,所以它們總是最先被犧牲。

這些空間從來就不寬裕舒適,在城市規劃的語言裡是有待剷除的地段。在資本主義與都市更新的語言中,Live House 必須被拆除,因為它們佔用可以創造更高價值的土地;在政策與官僚中它們是「噪音」、「安全疑慮」、「有礙觀瞻」與「發展阻礙」。於是我們目睹一個又一個空間消失,紐約的CBGB 與 The Living Room 成為歷史,台北的地下社會成為傳說。


建立一個文化需要長久的時間,而摧毀只需要數分鐘的妖魔化、抹黑、騷擾以及動工拆除。



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幾個場館,而是讓次文化發聲、讓非主流得以孕育的場域;那是允許失敗、容納異議的現場,而這個社會對失敗越來越沒有耐性。Live House 是一個社會能否容納不同聲音的指標,一個極其真實與具體的文化試煉場:當主流媒體與產業結構排擠它時,它能否存活,反映的是這個社會對多元與異議的寬容程度。

然而我們在這場時代的變遷中退潮,我們敗下,我們吞下悲憤,我們聚集表達,直到天光亮起時才依依不捨地跟彼此道別。爾後我們繼續成為理想或非理想中的大人,說出適切語言,磨平身上的棱角。但即使十二年過去,我始終記得那些場景裡的我們:亂七八糟地活著,舉杯、嘶吼、擁抱與哭泣。那是真實活過的我們。我們。


Live House 的命運,也映照著城市的命運。一個城市選擇保留什麼樣的聲音,也等於選擇了要成為怎樣的城市。我在打破規則的時代被滋養,渾身是刺地走進現在這個溫順乖巧的時代。


但是我依然記憶著表演,記憶著生命力。
這些小小的、凌亂的地下室與屋子們,我們如何成為,又如何分離。

其實所有當年站在身邊的人們因為現場的失去也逐漸失去了彼此,我們分別,也有些人放棄了相信。我明白這是必經,這是規訓,這是代價。

但我願意相信,仍有人和我一樣,保留著一點不馴。為了我們曾經一起相信的現場。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ying Chang在貓毛中閱讀 閱讀心得和偶爾個人書寫 文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 IG : jc_purrreads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幸會,媽媽。:Michelle Zauner《 Crying In H Mart 》

讀書心得
37 篇作品
個人書寫
18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