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黑话:孔子四大骗术

弗语是
·
·
IPFS
【摘要】本文揭示孔子“文质彬彬”的真义:并非修养,而是优雅的说谎艺术。文章提炼孔子的四大生存黑话——拉大旗,做虎皮;当面赞,背后贬;找借口,不认错;当婊子,树牌坊——指出这套话术如何被两千年礼教奉为精髓,实则是权术教科书与伪德操作手册。

后世称孔子“万世师表”,却极少有人敢问一句:一个连基本承诺都敢随时撕毁、连神都能拉下水替他擦屁股的人,究竟教了世人什么?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道。学者们说这意味着“修养”与“文化”,可翻开史书我们才发现,孔子所谓的“文质彬彬”,其实是——优雅地说谎。

细读经典,可以提炼出孔子君子之道的四大黑话原则:

拉大旗,做虎皮;当面赞,背后贬;找借口,不认错;当婊子,树牌坊。

这是两千年中国式“圣贤”的底稿,也是后世官场、商场、礼教的生存手册。

一、拉大旗,做虎皮

孔子最拿手的第一招,就是把自己绑在“圣贤”和“礼”的大旗下——只要披上这面旗子,说谎也能说得理直气壮。

“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史记·孔子世家》)

面对陈司败的质问——“君子不党”,为何要睁眼说瞎话?孔子抛出这句名言,把“替权贵遮羞”包装成“礼”,成功让道德成了护身符,也让自己免于质疑。

这是孔子的惯技:借‘礼’立免死金牌,拉出一面圣贤的旗帜,给权贵披上虎皮,也顺便裹紧自己。

可笑的是,孔子表面尊敬鲁昭公,背地里却在弟子间不断嘲讽这位国君,还叫他的夫人“吴孟子”。一面举着旗子,一面背后捅刀——这就是“文质彬彬”。

二、当面赞,背后贬

孔子讲“和为贵”,却从不是真诚的和谐——他练的是一种“现场温顺、背地拆台”的分寸术。

“居是邑,不非其大夫。”(《荀子·宥坐》)

意思是:在别人地盘上,不当面批评当地长官。但在背后,批评起来毫不手软。

一次,弟子子路直言某鲁大夫不守丧礼,孔子笑而不语:“吾不知也。”子贡换个方式,不点名地问:“练而床,礼也?”孔子立刻回答:“非礼也。”

——这就是孔子的双面术:当面不说,背后猛喷;台上不说,台下乱说。

这套“君子式”两面三刀,保全了面子,维护了和气,却制造了背后的口水战——简直是两千年来中国式社交的原型。

三、找借口,不认错

孔子第三绝活,是——甩锅甩到连神都得背起。

他带弟子经过蒲地,蒲人让他发誓:可以过,但不许去卫。孔子应承下来,还杀牛立誓。结果刚走出蒲地,就反悔直奔卫国。

弟子子贡震惊:“盟可负耶?”

孔子淡定回应:“要盟也,神不听。”(《史记·孔子世家》)

意思是:这是被逼的盟约,神也不会追究。

——于是,孔子一句话,把失信的责任推给“神意”:不是我不守信,是神没收录这个誓言。

连神明都成了替罪羊,这就是中国第一代“借口天尊”。

四、当婊子,树牌坊

孔子最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听起来充满亲情与仁厚,实际上呢?——这是给家族犯罪开的道德豁免证。

偷盗、杀人,只要是家族内部,通通可以互相包庇,还能被称作“正直”。

这是孔子的终极骗术:做婊子(掩盖罪行),树牌坊(立道德名声)。

于是,孔子帮整个宗法社会立下铁律——亲人可以一起对抗外人,违法也能冠上“孝”和“仁”的牌坊。

五、结语

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道,归纳起来就是四条黑话:

拉大旗,做虎皮(护权术披圣人皮);

当面赞,背后贬(表面和气,暗里拆台);

找借口,不认错(推责于神,置身事外);

当婊子,树牌坊(掩盖罪行,还要道德表彰)。

这套说谎美学,两千年来被儒家当作“礼”的精髓传颂;可只要把“圣贤滤镜”摘掉,我们看到的,不是圣人,而是权术的教科书,伪德的操作手册。

正如《红楼梦》里的奴才对王熙凤的评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些特质,孔子早就全占了,只是披上了“君子”的名号。王熙凤不过是把这套君子伎俩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已。

——2025年7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炮灰的赞歌:仁德、东周列国志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什么两千年来无人揭穿孔孟的仁

仁德:养牲术与宰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