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养牲术与宰牲权
IPFS
一、顺境:养牲术
当主人有钱时:
牛羊依旧是牛羊,永远不会被分财;
最多给点草料,让它们吃得下、拉得动、供得上祭。
这就是“仁政”的温情面:让民能活,却不给民福利。
二、逆境:宰牲权
当主人没钱时: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薅羊毛——“杀羊宰牛”;
民众便是最先被加徭役、增赋税、征发的群体。
搞福利的时候,民排在外国人之后;薅羊毛的时候,以民为先。
这就是“仁政”的冷酷面:困难一来,先拿民开刀。
三、学者的感恩话术
学者会说:
主人给我们屋檐,免于风雨;
主人给我们食物,免于饿死;
主人护我们羊圈,免于外敌残暴。
这套话术听起来温情,实际上和牛羊感谢牧人一模一样:
感谢圈养,不必野外求生;
感谢喂料,不至饿死;
感谢护栏,不被狼叼走。
但他们绝口不提:牛羊最终是要被宰割的。
学者的作用,就是替屠夫写颂歌,把牲口的顺从,包装成“仁德的感恩”。
四、制度上的“仁”
古代官职早已泄露玄机:
治民叫司牧,就是牧羊人;
司徒、司马、司空,皆是牧人与役畜的关系。
所谓“仁德”,就是在牧人与牲口的关系上,披上一层圣贤外衣,再由学者加一层粉饰。
五、结语
所谓仁德,不过是两个权力:
顺境时的养牲术:不给福利,只许奉献;
逆境时的宰牲权:先宰牛羊,稳固秩序。
学者的歌功颂德,让牲口对屠夫的顺从变成了“仁德的温情”。
一句话足够:
仁政不是文明,仁德即畜牧术——牛羊感恩屠夫。
——2025年8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