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重構生活 · 第六天

重構生活_Sixth Day:我選擇不作有權威的大人

Lior
·
(修改过)
·
IPFS
·
我記得那孩子眼裡盡是憎恨的情緒,但我還是想相信他會理解我說的。


我曾經短暫擔任過代課老師,負責下課後檢查學生的作業跟管理秩序。跟相差兩輪年紀的學生相處,比跟成年人互動還要緊張。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純粹又充滿好奇的。

當時我認為他們的快樂很簡單,看影片、不考試、吃零食,就像多數的大人認為那樣。因此,我總是在快下課前,留十分鐘給他們看影片作為獎勵,而孩子們也為此開心。

這是我討好他們的方式。



班上有一位學生,他的性格鮮明,不大理睬班上的氣氛與規定。光是第一次見面,就能感受到他是特別的孩子,在同學跟其他師長之間,大概會被歸類為特殊生。

特殊生。是學生稱呼這些孩子的代號,為避免歧視或負面貶抑,不能稱「問題學生」。

我不知道我們這群大人們在孩子的世界裡,會是什麼模樣?
孩子永遠都會以大人的眼光與標準,衡量自己的價值。那是天生的本能,是他們學會探索自我的方式。

不過,我很幸運,與這位學生相當投緣。我沒有特別做什麼,但感覺得出來他非常喜歡我,會用他的方式對我撒嬌、示好。

在我的原則裡,我不會偏袒任何學生,我也不大認為自己是「大人」。我跟孩子們相處的方式是輕鬆的,因為我認為要孩子們願意學習,前提是不要「害怕」老師。

不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預料讓某些老師不放心。



「你得再兇一點!這樣當心那特殊生會騎到你頭上。」、「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孩子們產生比較心態,認為所有老師應該要像你這樣。」、「老師就是擔任權威的角色,不教他們紀律,以後他們都無法守規矩,尤其那位特殊生。」

老師們所言絕對也有道理,何況,他們都是正規體系之下的資深教師,在教學路上所見的狀況鐵定比我多。他們的經驗很珍貴,而我的教學理念也因此被動搖。

一日,那位所謂的「特殊生」跟班上同學起了衝突,動手打了另一位同學。那位同學大聲喊痛,那位特殊生則是惡狠狠地瞪著對方。

不過,我是知道實情的。被打的同學,先說些話刺激了特殊生,看見對方起反應又壓抑了脾氣,他便用了更刺激的話,引對方失控。

對那位同學而言,看特殊生情緒不穩是有趣的遊戲。讓人挫折的,是他不認為自己有錯。


「是他先打我的!」孩子對我咆嘯。

「但動手打人就是不對,你先對他道歉。」

「我不要!你告訴教務處啊!讓他們跟我爸說!就跟他們一樣!」


我看著那孩子也惡狠狠地盯著我,再看著被打的孩子壓抑著臉上的笑容。

一個是被社會貼上「特殊」的標籤,一個是貼上「正常」的標籤。

他們沒有對錯,而身為老師的我,身為大人的我,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的「權威」?

後來,我走出教室,朝著教務處的方向走。



過了五分鐘,我回來了,兩位孩子都站在門口,像是在等我「判刑」。


「你去告訴其他老師了嗎?」被打的孩子問。

「我沒有。」

「為什麼?你去講啊!我不怕!」打人的特殊生對我吼。

「因為我相信你。」

我記得那兩位孩子的表情,我也很驚訝自己說出來的話。這五分鐘,我確實想去教務處,但我反悔了。


有權威的老師應該做什麼呢?

「我知道你有忍耐,這點很了不起,如果我被說那樣傷人的話,我也會很生氣的,說不定也會動手。」接著,我看著被打的學生說:「如果要跟教務處老師說的話,我也可以去說,但你得說實話,包括你先前對別人說了什麼。」

兩位孩子沒有回應,只是看著我。

「我知道放學還要待在學校做作業很辛苦,那你們可以來跟我抒發,不要去傷害同學。不管你感覺多不舒服,都不要先去傷害別人,除非你有不害怕的理由。」

我知道我這麼做有很多風險,但那一刻,我並不想當什麼有權威的老師。我只是不想當過去我害怕的大人。



那天,兩個孩子彼此和解,之後也沒有發生其他衝突。而一學期結束了,我也即將結束代課。上課的最後一天,我收到來自那位特殊生的卡片——很大一張卡片,裡面寫了滿滿的文字。

到現在卡片我都好好收著,多數的內容就保留了,但可以偷偷分享最後一句——

「您是我最喜歡的老師。非常謝謝您的教導。」


我應該,有做對什麼吧?

。···。···。···。···。···。···。···。···。···。

我是Lior,這裡是Hiraeth World,能夠分享任何聲音的地方,

若對我的文字有所感受,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希望我的文字,能在快節奏的生活裡,找到一絲喘息之地。

若喜歡我的文字,也歡迎來Instagram找我↓

hiraethworld__freetothink/

CC BY-NC-ND 4.0 授权

我是Lior,這裡是Hiraeth World,能夠分享任何聲音的地方。希望我的文字,能讓你在快節奏的生活裡,找到一絲喘息之地。

Lior這裡是HiraethWorld。Hiraeth,源自威爾斯文化,無法直譯。融合了懷舊、想念與渴望,像是一場對熟悉又遙遠之地的追尋——孤獨卻安全的歸屬。任何想法都可以被聆聽。我想創造那樣的空間,在這裡可以聆聽我從生活碎片中,擷取的感受語故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由寫_七日書_重構生活
6 篇作品

重構生活_Fifth Day:我放棄年終換一夜好眠

生活觀察_雜記
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