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台灣「驚世媳婦案」中的弒母、殺夫和真相
這本書讀完,覺得真相就是沒有真相。面對任何一個殺人案,我總是好想找到那唯一的答案,可是這也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作者胡慕情為讀者呈現了一個「驚世媳婦案」背後的、幾近全方位的「驚世媳婦」,並真正回答了林于如那個問題「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我很少在沒有答案的故事或者書籍中找到一種慰藉或者說滿足,但是胡慕情的這本調查作品讓我擁有了這種久違的滿足感,這,也在於她在跟死刑犯林于如對話期間對於事件推進的記錄、跟自己內心情感的連結以及清晰的分析。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同,際遇也不同,但是同樣的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顆心,這顆心要怎麼樣利用它,才是一個人的完全人生、幸福人生,才會畫下一個美麗美好、幸福快樂開心的人生,是我現在想的事。現在讀完胡慕情這本書,再翻回來看這段文字,還是很難跟弒母、殺夫的「驚世媳婦」林于如聯繫起來。或許,對於一個背負三條人命的女性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腦海中有一個社會教給我們的預設,這個預設似乎要跟「惡婦」劃等號了。然而,在記錄者胡慕情筆下,林于如在獄中給我們呈現的以及她筆下寫出來的回憶錄卻跟「惡婦」二字相去甚遠。
關於博弈
在之前一篇齊藤彩寫弒母案的書評中,我已經提到過博弈的概念,現在在林于如案中再次出現了。發現在看過的不少兇殺案採訪中,互相之間無法抽身的博弈都一直是一個導火索一般的存在。太多時候,深陷其中的人聽到身邊人不疼不癢地說一句「你可以轉身離開啊!」對,也不對。悲劇的發生就是因為沒有辦法(以為沒有辦法)轉身離開,選擇離開,以為博弈是一場走不開的局,唯一的離開就只有死。一方死。你死我活。或者玉石俱焚。
通過注射過量藥物的方式毒死婆婆和老公的林于如在一些人眼裡是在八大行業摸爬滾打的江湖女,不好惹,脾氣也不好;但是在她大姐還有其他打過交道的保險業務員眼裡,她愛著兒子、老公,似乎行為方式也並無不妥。好像,林于如的悲劇之所以形成,就是因為她帶著跟老公生的孩子沒有辦法退出這場博弈了,於是,她開始拙劣地實施移除棋子♟️的行動⋯⋯
「一個女人,不僅要溫良恭儉讓、護夫愛子,她同時必須熬過所有苦難,才能崩潰。」胡慕情在書中寫到。只有這樣的崩潰,才能讓我們心服口服。
林于如自己口中的三起命案
林于如在回憶錄中寫到,弒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弒母,她年邁的母親是她老公失手推下樓梯的,並不是林于如推的,只是事後處理也不當,但多是老公的操控。婆婆的死在林于如口中似乎也不是她所為,就是那麼發生了,她自己承認的就只有殺死老公,因為老公賭徒,簡直癩狗扶不上牆。
我看過太多兇手在死無對證的情況下把責任一股腦都推到死者身上的案例,這個古今中外大同小異。所以,林于如的話我想多數讀者都會想胡慕情那樣帶著批判和質疑的眼光去看。不過,胡慕情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在田野調查中把選邊站的各方都總結了起來,那我們發現,林于如也不是一無是處,更不是什麼「惡婦」。
粗糙的操控
其實,整本書最令我震驚的部分不是殺人,而是林于如因為死囚採訪困難而跟記者胡慕情提出不然咱們倆來個同志假結婚,這樣胡慕情就可以以配偶身分來面對面訪談,甚至還為胡慕情想好了之後再離婚時如何處理倆人財產分割的問題。我看到這裡真驚掉下巴,但是又覺得似乎在意料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廢死聯盟也一直在強調測一測林于如智力,因為她似乎智力在低智商臨界點⋯⋯我不是專業人士,並不能看出這種情況究竟怎樣呈現出低智商,但胡慕情在書中有呈現專業人士的大致分析,就是比如「自我中心;重複且偏狹的觀點;除非有極大負向感受,否則不太記仇(情緒停留時間短);想控制他人但手法粗糙原始;情緒衝動,缺乏同理心。」
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拉鋸戰,林于如似乎從開始就佔據了主動,只不過還好胡慕情能夠準確感知看穿這裡來自林于如的操控,然後一一破解。我真有點擔心她一下順著林于如的操控一路走下去⋯⋯不得不稱讚胡慕情的專業精神😊
林于如老公劉宇航
林的老公是曾經很好的羽球選手,可是因為天資和後天的情況,最終沒有能夠打出一片天地,放棄羽球 ,但是也跟很多體育生一樣,如果不能進入國家隊,就不知道很去何從了,很多墮入了混社會的怪圈。從林于如的敘述中來看,劉宇航確實有太多太多的問題,而越是理解和看到劉宇航的問題,就似乎越理解林于如⋯⋯然而,還是那句話,有時候,選擇轉身離開可能也勝造七級浮屠。
亂倫和弒母
林于如提到自己從小被大哥性侵,但是證據卻不好找了。林于如肯定自己不是那種弒母的人,是因為自己的老公弒母從而一步步拉她越走越遠。這一點其實也沒有任何可以證明或者反證的機會了。林于如的婆婆究竟是被自己的兒子指使媳婦殺死的,還是媳婦自己要殺死的,不得而知。
對於各種情節、線索中出現的悖論,我喜歡胡慕情展現出的質疑精神,在這樣的職業精神下,她為我們呈現出來了非常棒的研究資料。
最後,因為書封的問題,我試著查了一下林于如照片,她還是很漂亮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