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舞火龍
一年容易又中秋,在上年差不多的時間,我特意去了大坑一趟欣賞一年一度的中秋舞火龍活動,感受一下來自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獨有的魅力。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之後會再寫一個關於它的簡介,所以這裡就先不敘述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到時候可以去看看。
那麼回到正題,大坑舞火龍其實是一項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習俗,其由來相傳是在1880年中秋節前夕大坑村遭受瘟疫侵襲,當時的村民得神明報夢啟示於中秋佳節,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插滿香枝的火龍繞村遊行以及燃燒爆竹便可消災滅瘟。而隨著疫病在舞火龍過後得以消除,中秋舞火龍從此就代代相傳,成為了大坑每年必備的活動,以保合境平安。
再次來到大坑看舞火龍,這次抓著前一年臨時起意結果連舞火龍區域都進不去的失敗經驗早早來到現場等待,當我自以為一切萬無一失的時候,沒想到一些比較好的觀賞位置已經堆滿了人。好不容易找到個前排,此刻的時間不過也就下午五時多,距離舞火龍活動開始仍有超過2個小時,真的有點難捱。
百無了賴地在烈日下呆站至將近6時半,這時周遭突然傳來了一陣又一陣的聲浪,似是發生了些甚麼。循著聲音的來源方向看去,才驚覺原來是今天的主角,還未插上長壽香的「火龍」隆重登場。

遙望著主角聲勢浩大地從眼前經過,我心裡越來越期待稍後能夠近距離欣賞舞火龍的那一刻到來,不知道,究竟會是怎麼樣的感覺呢? 雖然之前疫情期間也去看過薄扶林的舞火龍,但那時由於受限於防疫條例再加上大家擔心停留太久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故此整個氣氛和今天可謂完全不一樣。
回歸平靜以後又繼續漫長的等待,在途中我先後觀賞了包括花式跳繩、花燈巡遊等的表演,而當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新增了LED版小火龍,由年青一代,不,應該是大火龍的未來接班人來舞動,非常新鮮以及充滿活力。




告別了長約20米、裝有一萬顆LED燈的小火龍,我們馬上就要迎來了真正的大坑火龍。看著這條由籐枝、竹竿和粗繩製成龍骨,再以珍珠草紮成龍身,全長約67米共32節的大火龍從遠方逐漸靠近,我的心情是十分的興奮激動。
此起彼落的歡呼聲與喝采聲,不斷湧現的熱氣與煙霧,置身在舞火龍的現場,當下除了震撼還是只有震撼。

目送大火龍往前方接著進發,完成了今天目標的我也差不多是時候要回去了,畢竟站了快4個小時確實有點累人,很想找個地方坐下休息。只是離場前恰巧遇上火龍換香,望著工作人員把火龍身上那些燒到一半的長壽香拔走然後又把新點燃的香枝小心翼翼地插回去,在插穩香枝的同時亦要小心不被香灰燙到,毫不簡單。
最後很幸運地拿到換下來的線香,據周遭的人說,這是象徵著保佑平安、驅除災厄、帶來好運,有傳遞祝福的意思。


圓滿結束今天的行程,於我而言,大坑舞火龍所代表的不止是文化,是習俗,是傳承,更是凝聚力。能夠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份珍貴的香港傳統,能夠有機會參與在其中,實在是無比幸福。
小參考
簡介
大坑舞火龍是一項有著過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也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坑舞火龍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其時由於大坑村爆發瘟疫,居民為求驅趕疫症便在中秋佳節以插滿線香的火龍繞村遊行三晚,而此民俗活動及後一直傳承至今。
* 大坑舞火龍會於每年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晚上舉行
地址
香港島銅鑼灣大坑浣紗街至銅鑼灣道
前往方法
從港鐵銅鑼灣站E出口或天后站A2出口離開,沿途會有指示導向浣紗街
* 為確保能夠進入舞火龍活動區域,請務必預留充足時間前往現場
參考網址
預計遊玩時間
4 小時以上 (包含等待時間)
註: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官方為準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