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神或圣灵的译名再探
圣神或圣灵的译名再探
赵建敏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Abstract: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it is usually used as Sheng Ling (圣灵)by the Protestent Christians and as Sheng Shen(圣神)by the Catholic Christians. However, which using is most suitbabl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language? This short paper is going to put it in the quesiton.
基督信仰中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在中文中有的翻译成圣神,有的翻译成圣灵。也常有人在辨析究竟该翻译成圣神还是圣灵。外文中的用法我们暂且不去管他。于是就做了一点小小的研究,基本的想法是撇开教派间先入为主或者习以为常的习惯,仅就纯粹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用法以及第三位在三位一体中的本性来做个探讨。“圣”字是个形容词,因为没有什么异议,所以也就撇开不谈了。于是,探讨自然而然就集中在“灵”和“神”两个字上了。本文的探讨由这两个字的词源追溯、词义分析、词组使用以及三位一体之第三位的本性四个方面来进行。
由词源历史来看:
汉语文字一般来说最早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以又称钟鼎文。当然,后来又发现了陶文,就是烧制在陶瓷器具上的一些符号,但陶文还没有发现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因此一些学者不认为陶文是文字,只能说是文字的原祖。就甲骨文和金文来说,它们基本属于同一时代,都是殷商时期的东西。一般认为甲骨文比金文略早,但也有人认为金文比甲骨文略早,因为金文比甲骨文更具象形,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体系,只不过因为文字用途、使用场合、制作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甲骨文被认为是俗体字,金文被认为是正体字。
无论如何,汉字最标准最统一的字体是公元前两百年确立的小篆。小篆又称为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书同文,车同轨”策略,由宰相李斯负责,废除六国各自的异体字,以秦国的篆体字为基础,创制出的一套统一的文字格式。小篆字体象形,笔画圆润,结构方正,造型优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小篆9千多字,成为今日理解文字古义的基础读本。



灵字的词源:金文,(小篆),靈(繁体字),灵(简体字)。《说文解字》解释说:靈,靈巫,以玉事神。从玉,或从巫。《康熙字典》也基本从此解释。早期金文是“雨”下面三个“口”,表示巫师念念不停地祭祷求雨。有的金文在其下再加“示”强调祭祀求雨,有的金文则下加“玉”字,表示用玉器祭祀,有的加“心”字,表示要用心祈雨,有的金文则加“巫”字,强调巫师求雨。小篆和繁体字的“灵”字,一目了然,采用了雨字下加“巫”字的字形,强调巫师的祈神求雨。简化字以“彐”(雪字)代替“雨”,以“火”字代替“玉”字。古时,人称跳舞降神的巫师为灵。《说文解字》解释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现今仍有巫女、巫婆的称呼。



神字的词源: (金文), (小篆), (旧体字),神(简体字)。《说文解字》解释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金文、小篆、旧体字,包括简体字,从示字偏旁非常显明。《康熙字典》也基本从此解释。《说文解字》对“示”字解释说: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𥘅,古文示。“二”则是古文的“上”字。由古文的示字“𥘅”也不难看出。“示”字意思是上天要借日月星而揭示给人的一切,“示”涉及所有有关神或上帝之事。“申”字的甲骨文 或者写成 似开裂的闪电,人们认为应当是“电”字的本来字体。古人认为雷电由至高无上的人格化的天公操纵。金文加示字偏旁而成为“神”字。小篆则将 写成 ,后来演化成“申”字。
显然,就汉字词源来说,“灵”字本义与巫师、巫术、降神祈雨相关。“神”字本义与上天、至高无上的人格之神相关。
由词义分析来看:
“灵”字词义的分析。
《康熙字典》: 依照《辞源》(商务印书馆)对“灵”字的解释,主要有8种词义。1. 女巫。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中有“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此处的“灵”即女巫。本句描绘了女巫的傲慢骄横妖冶粉饰。2. 神灵。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有“灵之来兮如云。”此处之“灵”即为神灵之意。3. 灵魂。《大戴礼记∙曾子问》称“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死者亦称“灵”或“灵魂”。如汉东方朔《七谏∙哀命》说“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今日亡者停尸或放骨灰或放遗像供人凭吊之处仍称为灵堂。死者入殓后的棺材称为灵柩。供奉的牌位称为灵位。运送灵柩或骨灰的车称为灵车。停放尸体的床铺称为灵床。4. 人的精神状态。如用灵性或性灵指称人的天赋才智。类次的还有灵感、灵爽、机灵等。5. 指应验或灵验。如天气预报很灵验;这种药很灵(验);这方法很灵(验);成语灵丹妙药。6. 福。如《后汉书∙邓禹传》说:“既至,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7. 善或美好。如汉扬雄的《太玄经》说:“藏心于渊,美厥灵根。”“灵”指道德的善。8. 机敏、灵利。很明显,就词源所列“灵”字的主要8个词义来说,都是与人或人的秉性相关。
《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将“灵”字的词义概括为5种并举例说明。1. 有效验:这种药吃下去很灵。2. 聪明,机敏:这个孩子心很灵。心灵手巧。耳朵很灵。3. 敏捷的心理活动:灵机。引申为活动迅速:这架机器很灵。4.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5. 属于死人的:灵柩。灵床。转义为装着死人的棺材:移灵。《新华字典》第4个词义似乎应当是指《词源》所列的女巫、神灵或灵魂的含义。这里也很显明,除了引申出来的机器活动迅速的词义外,“灵”字的主要词义仍然与人或人的秉性相关。
“神”字词义的分析。
《辞源》对“神”字的解释主要有5种词义并举例说明。1. 天神,神灵,《周礼∙春官》称:“以祀天神。”有时也指人死后的魂灵。如屈原的《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2. 指事理玄妙,神奇。《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3. 指人的意识和精神。荀子的《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4. 指表情气色。如神色紧张。5. 指人像。如对人的画像十分传神。显然,“神”字的词义仍然以“天神引出万物者”为主。
《新华字典》将“神”字的词义概括为3种,而且举例说明。1. 指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所谓的精灵。例如,无神论,有神论,不信鬼神。引申词义有高超而不平凡,如神医;不可思议,特别希奇,如大显神通。2. 心力,心思,注意力:劳神,留神,聚精会神。3. 神气、表情。如神色,神气活现。这里所列词义,主要还是以天地万物创造者和人的精神为主。
由常用词组来看:
“灵”字组成的词组与“灵”字的词义基本一致。
与鬼魂精灵相关:例如,精灵,灵魂,以告先帝之灵等。
与人的禀赋和死人相关:例如,机灵,灵巧,心灵手巧,灵活,灵敏;灵床,灵车,灵柩,灵棚,灵幡,灵位,移灵等。
与事情的效验相关:例如,灵敏度,灵效,灵药,灵验,灵妙等。
“神”字组成的词组与“神”字的词义基本一致。
与天地万物创造者相关:例如,有神论,神魂,神明,神殿,神圣,神思,神学等。
与人的精神及其状态相关:神采,神情,神色,聚精会神,神智清醒,心旷神怡等。
与事情的玄妙神奇相关:神奇,神速,神医,神效,神机妙算等。
由三位一体之第三位的本性来看:
就基督信仰的基本教义来说,三位一体的三位,无大无小,无先无后,同是一个创造万物的创造主,至上神。三位在位格上虽有分别,但在性体上却同一。换言之,第一位是这个至上神,第二位是这个至上神,第三位也是这个至上神。三位在位格上的分别是这同一个至上神的内在关系。无论如何,大家都认信这第三位也是这个至上神。如此说来,第三位也是神,也是万物的创造主。因此,当我们用圣神或圣灵指称三位一体之第三位时,我们所指称的就是这个至上神。
由上文对“灵”字和“神”字的词源追溯、词义分析和词组使用来看,“神”字的原初词义及其后续的词义发展和词组使用,都主要指向至上神并且与至上神相关联。即便后来词义的转用,也主要与人的精神状态相关联。反之,“灵”字的原初词义及其后续的词义发展和词组使用,却主要指向人、人的禀赋或死人。即便“灵”字后来的词义转用,也从未指向至上神,而是指向精灵鬼怪或事情的效验。
故此,笔者认为,依照汉语言文字传统和习惯,用“圣灵”来指称至上神三位一体之第三位不太适宜,用“圣神”来指称至上神三位一体之第三位才比较合适。
(赵建敏 主编,《天主教研究论辑》,第12辑(2015),p.232-236) (此公众号发布时,稍作更改)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