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第一章:创世纪
创世从未终结,这次只是换了主角。

誰說神要幫你?──我對熟悉宗教的幾點懷疑
我不是學者,也不是宗教專家。但我是一個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我接觸過的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就在我的生活裡發生作用,影響著我身邊的人,也影響著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所以我想談談我自己的觀察與懷疑。 這篇不是為了辯論誰對誰錯,我只是誠實地說出自己不願再接受的那些「理所當然」。 一、基督教:人類的自大,是從「神…

穆斯林的三重面貌:暴力、信仰與和平之可能
伊斯兰世界并不单一,在不同土地上展现出三重面貌:中东的信仰激进如火,以抗争为语;马来西亚将身份制度化,温和中藏着排他;中国西部,维吾尔与哈萨克族则如沉默的高地信徒,被压而未灭,成为他者眼中“被动的纯粹”。宗教本非暴力,却非无暴力之可能。与现代基督教的宽容相比,部分伊斯兰社会仍处于类似“异端清洗”的阶段,当信仰与种族…

一个人不能爱他所不知道的,一个人不能知道他所不信的。
中世纪不是黑暗的,至少其理性思考不是黑暗的,而且非但其理性思考不是黑暗的,相反,却是 前所未有光芒四射的。

圣神或圣灵的译名再探
圣神或圣灵的译名再探 赵建敏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Abstract: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it is usually used as Sheng Ling (圣灵)by the Protestent Christians and as Sheng Shen(圣神)by the Catholic Christians. However, which using is most suitbabl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language? This short paper is going to put it in the quesiton. 基督信仰中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在中文中有的翻译成圣神,有的翻译成圣灵。也常有人在辨析究竟该翻译成圣神还是圣灵。外文中的用法我们暂且不去管他。于是…

別讓信仰羞辱你的理性:當宗教詮釋違背基本常識【日常生活哲學系列#8】
最近朋友聊到一件「神奇的事」:某位過世多年的高官,棺木被打開後竟然空無一物,連屍骨都沒有。於是民間流傳——這人德行高尚,已經「羽化升仙」,不留痕跡地飛升了。 當下我只想說一句:這不是神聖,是搞笑。 科學不需要你完全懂,但你該懂得不違反它 我不反對宗教或信仰。人對死後世界的想像,是文明的一部分。但再怎麼信,也該有一點基本的科學常…

《不赦之罪》:聽說過神愛很多人——訪導演林善、譚善揚
原來寬恕和不寬恕並非唯二出路,兩者之間有種選擇叫放過自己。

血泊与金圣像(关于十字军东征士兵的短篇小说)
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上帝让我们不同,是为了让我们互相认识。

靈性不過是宗教的換包裝-我選擇不參與
我渴望清晰的解釋,而不是神秘模糊的話術。當「靈性」像宗教一樣以模糊的語言、權威與儀式綁架人心,我選擇退場,誠實面對未知,而非再用幻想逃避真實。

神 = 自然
你有沒有想過,世界上我們所說的「神」到底是什麼?是那個坐在天上的全知全能的存在嗎?還是只是人類心中對美好、力量與秩序的想像?其實,或許我們不必把神想得那麼遙遠或神秘。 神,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自然——宇宙萬物的規律、生命的律動,以及那股無形卻真實存在的力量。當我們把神和自然看成一體,或許能更貼近真相,也更能理解自己在…

不信者手记
记得大学一年第一学期选修了一门《世界史》的课程,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儒学是否是宗教。”回想起当时,我甚至未曾意识到这个问题所蕴含的深层张力。五年过去,国家与世界格局剧烈变动,仿佛顷刻之间,世界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模样。当然,也可能是小时候的我从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吧。本文并不试图为‘儒学是否是宗教’下一个定论,而是…
日常閒聊-宗教
這兩天比較少在看新聞,原因是被智障新聞弄到無言,所以我決定放鬆一下,找點事做 我跑去研究宗教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在馬特市上面說過,我本人對於宗教很感興趣,不限定於特定宗教,只要是宗教我都很感興趣 越多人信仰越是如此 在我看來宗教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人心的技術 利用特定的規矩、人性、指定信仰目標(或是某種共同方向)來…
【哲學的重大辯論 Ep. 8】Kierkegaard vs. Hegel on Religion and Individuality
凱爾凱戈爾與黑格爾:宗教與個性

希望的禱聲——440多年前中國教會三位奠基者的來信
羅明堅,巴範濟,利瑪竇三位傳教士奠定了中國教會的基礎,從他們的來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當時的困難與希望

火燒圓明園的前因後果
1860年10月18日晨,圓明園濃煙滾滾,部分建築被英法聯軍燒毀。一、文本互換中的羈縻之策 1858年6月,大清帝國的談判代表先後與俄美英法的公使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簽訂了,英法聯軍艦船隨即撤回到廣州之外,俄美使節也離開天津,戰爭似乎結束了。

「溝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前言 雲海蕩落日,君猶此紫霞。作為西學東漸或中西文化交流的開創者,利瑪竇在明清之際有著相當重要的歷史作用。這種歷史作用涉及到諸多領域和層面。這裡僅就他開先河之作用枚舉一二,以證信他「溝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歷史功績。在此權且引用明末著名士大夫的幾首詩對利瑪竇致以敬禮。

神權與主權:未名湖畔的《超驗之路》
《超驗之路》學術研討會發言提要 趙建敏 (2024 年 10 月 26 日,北京大學哲學系) 這是第一本從哲學思路來探討天主教歷史發展的書。它是一本真正的哲學著作,如果將哲學定義為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的話,因為它的內容和資料既有空間幅度,又有歷史幅度。

街坊有神
每個人有宗教自由

我們每個人都正在做著一件邪惡的事情
對苦難者的漠視是一種罪惡,就算他們再遙遠
古敘利亞早期基督教神秘主義手稿翻譯(18)
論權能之座140 感觸之所在在於腦,辨識之所在在於心,私慾之所在在於胃,慾望之所在在於腎,而憤怒之所在在於肝。論自然力量 自然力量有七种,其中四种为主导的力量,三种为被主导的力量。为主导的力量有:吸引力,属于冷性141;收敛力,属于干性;润泻力,属于热性;排斥力,属于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