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太早 8

都說
·
·
IPFS
·

檢票後階梯往下,石面乍看乾,其實浮著一層細密水膜。
隊伍忽快忽慢,像有脈搏的長帶。導遊用擴音器提醒「小心地上滑,也要留意四周。」
我前腳剛在第一個轉角微滑,她沒回頭,只用不必回頭的確定語氣說:「靠左,內側比較乾。」那種提前知道觸感的語氣,讓人很容易忘了她現在被歸在「普通遊客」。

第一座天生拱巨大到人聲自動壓低。光斜進來,霧被切成薄層,像慢動作解散的紗。
她停在一個角度等待人潮被遮掉半截。導遊經過時笑著寒暄「我可以幫你們合照」,她笑笑著揮揮手,並自然地滑開一步,把那個原本可能被外人解讀成「黏一起」的視覺減掉。

等導遊走遠,她才側耳低聲說:「這裡如果你想留一張個人照,這裡可以順光一點。」語氣又把我拉私人範圍。我舉手機,畫面裡她的側身不小心入鏡,她沒避。我沒有刪。那側身像一個我還不能標註的空格。

去第二座拱的步道變擁擠,我們被人潮擠成貼欄的位置。另一團導遊在堆疊「鬼斧神工」、「世界級」等過多形容的台詞。

她壓低聲:「有時候聽這些過多的形容詞,反而少掉了真正可以觀看的時間。」 這句話語氣平得像在念行前通知。
我回:「那有替代方案?」
她:「就睜開眼環顧四周。」 說完又補一個半步距離,把那句像分享心得的私語重新歸位成旅行場景裡的碎句,不往情感那邊延伸。

午餐在出口前小廣場各自解決。
她把滷蛋切半遞我:「補一點鹽分。」 那個自然的動作又把距離迅速拉近。

下午進龍水峽地縫,入口像一道窄縫把我們吸進去。
溫度快速掉,汗被抽乾,皮膚浮上一層均勻的涼。峽壁近到可以辨認水年年刻出的細線。她走前面不遠,偶爾停給後面老人家讓道。

某段木棧有一塊板子微翹,我提醒;她回頭:「看到了。」腳已越過。那一刻我突然意識,我的提醒行為其實是在測我是否還有資格待在她設定的那個半徑裡——而她故意不回頭的那幾步,是對我的測試回應。

快到尾段的回望點,上方天口被兩側峽壁裁成長條。
她把手機收進包:「這裡不用拍。」 我問為什麼。
「拍不出好圖。」她說。語氣裡那一點剛走完一長段後的均勻喘,聽起來像一個剛校正完頻率的節拍器。旁邊有旅客問路,她順勢往旁挪,把我們的相對站位又輕輕沖淡。

返程車上頭一半沒人講話。她把座椅微微放倒,眼睛閉著,手指還握著剩四分之一水的瓶身。車窗外的層層灰綠往後滑,我翻今天照片,停在那張她側身入鏡的,猶豫要不要裁掉。最後沒動。訊息列表最上面仍是昨天那個單字「早」,像一個起點仍在顯示在線。

快進市區她醒來,問:「腳還行?」
「還行。」我說。

車回到早上的側門路邊,大家散得很快。她把帽沿往上推,眼神像要核對一件仍在進行式的東西,又像例行檢查。終究只抬手:「回去記得做做緩和動作。」語氣既不是命令,也不是親近,只留下一個可以被任意解讀的符號。

我說好。她往另一個路口走,背影被第一層晚霞的橘擦過,顏色卻沒被烘熱,像她能分配光落在自己身上的比例。我站了一會,把手機收進口袋,覺得今天的收穫不僅僅是三座天然拱、一條地縫。

那些還沒命名的空位暫時安靜,等待有一天決定是否用某句說出口的話去填,或任它們保持空,像霧裡尚未顯形的結構。

回酒店電梯上升時,耳朵還留著峽谷尾音散掉的一些些回音。那種聲音,比照片裡任何一塊白更難保存。忽然想到:所謂「太早」、「過晚」,有時不是時間上,而是彼此還在測試的步幅,尚未找到重疊節奏。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都說『都說』這裡有些故事要與你分享, 『都會傳說』相關的大大小小事情,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看看就好。 https://vocus.cc/LastFall/home 聯絡: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相遇太早 10 - END

相遇太早 9

相遇太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