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太早 7

都說
·
·
IPFS
·

六點一刻在酒店樓下。
集合點在對面商場側門,鐵捲門還半灰,貼著前一檔活動褪色的海報,邊角起翹。地面昨晚細雨留下的水痕被晨風拉成不規則暗帶。

她比約定早十分鐘到。灰藍薄外套、帽沿往下壓,背一個鬆鬆的輕包。有位導遊靠近過來,橘色防風外套、胸前掛擴音器,準備核對身分。

那一刻我微微愣住——原來她今天不是“帶我去”,而是“陪我去”。也不是預期裡地、用她那套熟門熟路的節奏來帶領;而實際上她把自己放入普通遊客行列。這個差異像鞋底踩到略為空心的一格地磚,沒有到失衡,但回聲不一樣。
這時我才忽然意識到:她昨日回「在嗎?」之前那段停頓,也許不是簡單拖延,而是在確認什麼名額、什麼身份。

旁邊有人現場買雨衣,有人調整登山杖長度,塑膠扣環“喀”聲斷續。柴油車怠速味混便利店剛揭蓋的關東煮蒸氣。她示意先上車,自己先挑了走道座,把靠窗空出來給我。

「你容易暈車嗎?」她問。語氣平淡,帶著一點刻意的職業距離。
我說:「還好。」
車子穿出市區,後視鏡裡那層灰霾被壓縮成一條窄帶,前方的白才漸漸分層。

導遊開始說明例行注意事項,語調熟練到像按了快捷鍵。她拿出行程單再掃一次,指尖在“天生三橋”那行停兩秒。

我壓低聲音:「你之前來過?」
她點:「來過一次,那次沒霧。你今天看運氣。」
我追問一句:「所以你昨晚那段時間是在喬名額?」
她的視線沒轉過來,只淡淡回:「有人臨時退團,我猜你會想出來走走。」語氣像說把多的一張票遞給同事,而不是特意安排。

我想起浦西餐廳那晚,我被安排進餐桌的一個「身份曖昧」的位置裡。今天,就這個場合,我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位置呢?

第一段停靠在烏江觀景臺。
欄杆上水珠還沒乾,霧往回縮時河面像慢速被沖洗出來,墨綠帶點冷。遊客齊刷刷朝那塊刻“烏江畫廊”的石頭排隊,她背著那群人,鏡頭對準尚未退盡的白裂縫。拍完她自然地往旁邊挪半步,距離剛好讓別人一眼判定「不是情侶雙人行程」。

她轉頭問我:「你要我幫你拍一張嗎?省得有人說白跑一趟了。」語氣像領隊常問的那句。我笑說不用,聲音裡帶了一點不確定自己被放在哪個位置的輕飄。
她點一下,沒再追。

回車後她很規律地喝水,小口、停、再小口。車往更裡面,路邊臨時攤把雨披掛成一排塑膠亮。她忽然說:「你這個案子如果談成,會常來重慶出差?」話語停。

「會來,但不會常常,我們有各自的分工區域,這次純粹是代打。」
「喔。」她輕輕回,臉依舊朝外車窗。
她接著說:「等下山徑如果領隊叫集合,你就先跟他。」 好像在對遊客交代,而不前幾天茶樓裡的那個人。
我只「嗯」了一聲,把剛剛那個「代打」兩字在心裡翻攪著。也查覺到,此刻或許是某種「試探」。

午餐前她提醒:「等下三橋第一段不要衝,很多人到第二座就開始喘。」語調依舊克制。她走前面半個身位,留出距離;那條距離像一條用霧畫出來的淡線,要我選擇是保持,看著它蒸散,還是踩過去。

暫時我跟在她設定好的那個間隔,覺得今天的關係被重新排版:行距拉寬,字與字之間的白多出,而白本身成了內容的一部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都說『都說』這裡有些故事要與你分享, 『都會傳說』相關的大大小小事情,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看看就好。 https://vocus.cc/LastFall/home 聯絡: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相遇太早 10 - END

相遇太早 9

相遇太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