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第二天

第二天:一個人的午餐

A.J.
·
(修改过)
·
IPFS
·
大概只能這麼說,學會不那麼顯眼,也不那麼討好地,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週間中午這一餐,大多數時候我是一個人吃的。

還真的不是沒人約,也不是刻意孤僻。只是一個人吃飯,比起跟誰一起,來得輕鬆太多。沒人需要我配合笑話,沒人要我分析市場,沒人問我最近好不好。這樣的安靜,是我活到這個年紀,才學會去珍惜的一種自由。

我吃東西很簡單。真的。只要喜歡,可以連吃一個月也不膩。有一陣子是肉骨茶,不加飯,湯多一點。有時是雞腿簡餐,油亮得剛好,熱度夠就行。星巴克的烤雞生吐司三明治,有時候也能撐住一整個中午。最近則輪到某家健康餐盒,水煮雞胸肉,三道配菜剛剛好。211比例什麼的,我其實不太管,但那家真的做得像樣,吃完不膩,也不後悔。

對很多人來說,這種吃法可能太無聊。但我覺得,能一直吃一樣的東西,不算固執,是專情,只是這種專情,比起熱烈,更像一種習慣過日子的方式。也可能只是老了,沒力氣對所有東西都感到新鮮。

以前那家常去的小店,有個位置超好停車。吃完我會坐在店內的某個角落,滑手機、看幾頁書,有時候什麼也不做。疫情前的中午還是中午,工作是回到辦公室才開始。那時候,電腦不在身邊,就真的不在身邊。緊急的事,頂多說聲我人在外面,晚點處理。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隨時都可以上班」,也就變成「永遠都在上班」。

所以我開始主動幫自己找空間。買好餐盒,開車到離公司不遠、車不多的巷子,把車窗留一點縫,在車裡吃飯。便當小心拿著,小心不弄髒襯衫,把車位往後挪,加大空間,一邊吃,一邊看 YouTube,或聽 podcast。外面有機車經過就讓它經過。車窗有加黑玻璃,看不清我,我也樂得不清楚他們。咀嚼也不需要配合誰的節奏,怎麼舒服怎麼來。

有時候吃完,去星巴克。點杯冰美式,去糖去冰。找個靠牆的位置,打開筆記本,寫每天的日記。但這樣慢下來的時間,連同吃飯的那一小段,加起來也就一兩個小時,剛好夠我找回自己。

這樣的午餐時光,我不是誰的主管,也不是誰的誰。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年男子,在車上吃飯、不太喜歡交際、覺得只要食物夠好吃,就可以一直吃下去的那種人。

如果你說,這樣的日子能說明什麼人生,那我大概只能這麼說,

學會不那麼顯眼,也不那麼討好地,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就夠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J.自言自語,有時也是一種邀請。 也許有人,剛好也有同樣的心情。 期許自己,能為旅途與日常留下註解。 將那些沒能說出口的風景,靜靜寫下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百日計劃
26 篇作品

第三天:記你讀過的某一本書(其實是很多本)

Day 24 一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