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思維》:即使不被看好的黑馬也能跑出成為冠軍馬

陶樂思
·
·
IPFS
·
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些條件或性格特質令他們不被看好的人。這些人被統稱為「黑馬」。《黑馬思維》這本書透過一群跑出的「黑馬」探討他們的成功之道,以及對整體社會的啟示。

前言:黑馬是什麼?

你對以下的那些人有何看法?

一,初中絕學,早婚早育,也因學歷低又困於家庭責任,而難以繼續升學,以致只能從事低收入勞動工作;

二,本來做著人人稱羡的工作,正所謂薪高糧準,福利優厚,職位又優渥。但不知為何,他們毅然放棄了條件優厚地位又高的工作,去從事那些收入不穩定,前景又不確定的工作。

以上兩種人,不是被認為前途無望,就是自甘墮落。

「黑馬」的典故來自英國小說《年輕的公爵》。古代歐洲貴族喜好賽馬。小說中講述的一場賽馬當中,最後贏出的是一匹極不起眼的黑馬,令觀眾大跌眼鏡。於是後來的人,就用黑馬來形容那些在自身條件或個人特質不符合主流社會的成功標準,因而不被看好的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聚焦的正是那群不被看好卻最終跑出的黑馬。作者為我們剖析黑馬的特質以及成功策略。

作者是誰?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無巧不成話,這兩位作者自己也是黑馬。

第一位作者陶德.羅傑斯自幼被診斷出患有過動症。他是老師眼中的麻煩學生。他在中學時已經絕學。不久後和年紀相仿的女友結婚。結婚時,他們兩個都只有十幾歲。在二十歲之前,他們已經有了小孩。為了養家,陶德.羅結斯只能擔任低收入勞動工作。例如替人維修籬笆。但後來他重拾書包,從夜間大學課程讀起,最終取得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學博士。畢業後仍在哈佛大學任職。他帶領的研究獲得校方高度重視。

第二為作者奧吉.區格斯,曾從四所大學五度休學。之後沒一份工作能做得長。只能靠開車和賣二手書貼補家用。但他後來竟然取得波士頓大學計算神經科學博士。

兩位作者身為兩匹跑出的黑馬。在他們自己獲得成功之後,立志幫助更多黑馬跑出。於是他們開展了「黑馬計劃」。透過訪問在各行各業跑出的黑馬,總結出黑馬的成功之道,統稱為「黑馬思維」。

這本書想說什麼?

作者把「黑馬思維」與主流社會的標準化思維作了細緻的比較。他們告訴讀者,黑馬思維是把自我實現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黑馬們的成功之道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注意自己的微動力。弄清楚自己的內在動力來源,包括自己的熱情、價值觀與天賦。他們以內在源頭來驅動自己,而不是主流認為有用的驅動方式,例如金錢、地位等。

二,做對選擇。主流標準化思維的選擇原則,是該選項成功機率有多高;能為自己帶來多少利益。而黑馬思維重視的,是該選項與自己微動力的契合程度。

三,運用適合自己的策略。主流的標準化思維相信世上有「最好的策略」,該策略適合所有人。而黑馬思維則認為每個人才能和性格特質都不一樣。因此世上並沒有所謂的最好策略,只有適合自己的策略。若用對適合自己的策略,則更容易獲得成功。

四,忘記目的地。傳統的標準化思維認為目標最重要。於是就出現對職場一無所知的小學生,就被迫透過「我的志願」作文,為十多二十年後的人生定下目的地。但黑馬思維則認為如此遙遠的目的地根本毫無意義。十多二十年後的目標,根本就會隨著性格、能力與興趣的轉變而被拋諸腦後。黑馬思維反而贊成定下短期目標,邊做邊檢討。這樣便留下試錯和修正的機會。更容易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

作者寫這本書其實想表達以下三個心意:

首先,他們希望具有不被看好的條件與性格特質的人,即俗稱的黑馬們,不要看扁自己。只要找到自己的性格特質、熱情與天賦所在,並且做對選擇,用對策略,不斷透過行動、檢討與調整,他們也能獲取成功。

第二個心意,是希望黑馬們的親友,不要因為他們的特質不符合主流的成功標準,就看扁他們,或者相信他們一定前途無望。身為黑馬們的親友,若能透過這本書擴闊自己的眼光,也能成為黑馬們成功路上的支持力量。

至於第三個心意,是期望制定教育政策的人,不要只顧標準化思維所重視的因素。多些照顧個人的特質與需要。使得那些不符合主流成功標準的黑馬們,在職捱發展路上能得到更多支持。

我找到的三個亮點

這本書內容相當豐富。若詳細解說黑馬成功的四個原則,恐怕篇幅所限未能涵蓋。本文會解說頭三個原則。即是我說的這本書的三個亮點。

一,微動力的概念。這兒要以一個例子切入解釋。書中講述美國學生從幼稚園到高中,學習動力隨著學歷提昇直線下滑。到了高中,動力跌至低點。於是政府誠徵能提昇學習動力的方法。有人建議把教室座位由一行行,變成半圓形設計,從而營造討論氣氛。有人建議為學生提供披薩,以食物驅動學習。標準化思維想到的方法,就是提供一些外在刺激,相信這些刺激能普遍地增加動力。這種動力叫做一般性動力或普遍性動力,與個人的性格特質和喜好一點關係也沒有。

微動力的概念則重視個人性格特質、天賦和喜好。例如書中講述從一名中學絕學少女變成天文學家的蜜巧.麥柯,她立志成為天文學家的動力,是來自一天晚上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哪一克的感動。另外一位本來在美國白宮擔任高官的貝拉柯,他是發現自己對政治毫無興趣,反而對空間收拾極為喜歡且做得駕輕就熟,於是毅然辭去白宮官職,開設了一家空間整理的公司。微動力就是來自個人內在的動力。當尊重自己的內在動力,做事也能事半功倍。

二,基於微動力來做選擇。主流標準化思維之下的選擇,只能在有限選項中挑揀。而這種思維做選擇的原則,是外在利益驅動,例如成功率高不高,能不能賺到錢等。但黑馬思維做選擇的原則,是與自己內在微動力的契合程度。書中講述出生於瑞典的卡羅枝十分喜愛藝術。但親友都因藝術賺不到錢而紛紛勸退她。但卡羅枝卻下定決心往藝術發展。她搬到紐約,以接設計案子維生。後來美國瑞典商會有個大型活動,需要找人佈置花藝。憑著接案時的優良表現,卡羅枝成功獲得那個工作機會。憑著對花卉的獨特品味和設計技巧,她的花藝佈置感動了參加活動的瑞典賓客。她的花藝事業後來就越做月蓬勃。藝術對很多人來說都賺不到錢,但對你自己,卻不一定如此,端看這個選項是否與你的微動力契合了。

三,用對策略很重要。不像標準化思維所相信,黑馬思維認為世上並不存在最好的策略,只有是否合適個人特質與才華的策略。說回那個中學絕學但後來成為天文學家的蜜巧.麥柯,按照主流標準,她既沒有讀過大學,數學成績又差,根本不可能成為天文學家。但蜜巧.麥柯卻發展出無須靠數學都能成為天文學家的策略。她開始時積極參加天文學講座,並在講座之後積極地向講者請教。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行動,隨著日積月累的交流,她的天文知識得到進步,人脈也得以建立。此外,他也親自裝配天文監測儀器,操作天文監測軟件,以及繪劃行星軌跡圖。以上工作越做越好,使那些天文學家更願意教導她,也願意把天文儀器借給他使用,甚至還把舊儀器送給她。於是她運用收到的舊儀器,在自家後花園建立了「農場灣天文監測站」。天文監測要做得好,必須全球的天文監測站互相協作,分享監測到的資料。在建立農場灣天文監測站之後,蜜巧.麥柯非常大方地與其他天文監測站分享自己監測到的資料。一旦與其他天文學家建立了協作關係,她後來便得以發現新行星,以及與其他天文學家合寫論文,她自己也成為天文學家了。原來只要運用適合自己的策略,一名中學生也能成為天文學家,這是標準化思維絕對不敢相信的。

結語:找出自己的黑馬特質,勇敢地實現自我

相信讀了這本書之後,若我們親友當中,有不良少年來問我們:「我還可能創造幸福嗎?」我們能給出肯定的回應。對於那些不符合主流成功標準的人,若我們仍然會看扁他們,堪咻的不是我們的品格,而是我們的目光如豆。

這本書同時也想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黑馬特質。即使我們不是那些中學絕學,困於低薪勞動工作的人,若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表面上令人稱羡,但其實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黑馬思維》這本書中提出的四個原則,可能也是幫助我們從不甚喜歡的工作轉置喜歡工作的行動建議。閱讀這本書之後,我心中的願望越發強烈:希望每個黑馬都能放膽地實現自我,無須削足就履去遷就主流的標準。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求知之旅
64 篇作品

極簡閱讀,人人都能超速學習

《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都這樣賺錢》:較我們看見自己的超能力,看見出路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