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聲音,總在我最寂靜的時候出現》
從十一、二歲開始,這個聲音便悄悄出現在我內心深處。我稱她為「她」。
小時候,我的成績總是不如人,長輩們常說我是個笨小孩。可「她」從未這麼看我。「她」鼓勵我去讀不一樣的書──小說、歷史、哲學、宗教、文學與藝術。
每當我不開心時,「她」總會輕聲安慰我,像一位良師,又像摯友。「她」教我如何做個好人,教我舉止得體、以禮待人、尊重他人。我總聽「她」的,因為我信任她。
做錯事時,「她」從不責罵,只會說:「這樣不對,別再犯了。」語氣溫柔得讓人無法不反省。
有人可能會說,是因為我內向、不愛交際,才幻想出這個「她」。但我並不覺得孤僻。我只是從不主動結交朋友罷了,卻總有人願意靠近我。與朋友熟悉之後,我也會滔滔不絕,甚至有幾位知己可以暢談至深夜。但「她」與朋友不同──她更像是靈魂裡的某個角落,始終與我同在。
曾有一段時光,我獨自在店裡工作。每日都是我一人,看書、沉思、與「她」交談,那是我人生中最不寂寞的日子。
隔壁店的阿姨常跑來閒聊,話題重複又漫無邊際。她說話時總是口水橫飛,那景象讓我想到一株流著黏液的食人花──我悄悄在心裡給她取了個名字:「食時怪」。
為了保住閱讀的寧靜,我開始假裝看不見她。書本像是施了魔法的結界,把她擋在外面。我無意傷人,但也無法忍受浪費生命在乏味的對話裡。
我二十歲那年便已明白:人們之所以沉迷於工作與無聊,是因為無法獨處,也無法思考。許多人說,退休後不久就會死,彷彿人生只能靠忙碌來「拖住」生命。但我不信。
這世上還有那麼多書、那麼多藝術與思想,等著我們去探尋。那些拒絕探索的人,才是真的在「死去」。
我喜歡一個人旅行、看電影、吃飯、逛街。在機場過夜的孤單裡,我反而感到世界的廣闊與自己的安然。也許在別人眼裡,我的行為才是荒誕;但如果如此,那說明他們無法理解叔本華與加繆的世界。
「她」到底是誰?是潛意識的自我?是靈魂?是幻聽?我從不追問。重要的是,「她」一直引導我往正確的方向前行。
從那個被說是笨小孩的我,到今天偶爾被人問:「你會很笨嗎?」我只是淡淡地笑。
我不笨,也不是天才。我只是在努力讓今天的我,比昨天更靠近那個內在的「她」,一點點而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