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情緒巨石輾壓後:存在與逃逸的辯證》
昨天,當那塊情緒巨石——我的母親——再次轟然爆發、朝我滾來之際,我若能忍住那股慣性的反作用力,不與她正面衝突,也許我的心就不至於被碾得如此體無完膚。

《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從消費社會中的「空」與「滿」談起
「保留空間給真正讓你心動的物品。」這不只是極簡主義的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在消費時代中尋求喘息的生活態度。

《老派靈魂的碰撞:梅菲與「老頑童」的咖啡對話》
每當我拋出這種「腦洞」,他臉上總是浮現出一種「哭笑不得」的表情——半是想笑,半是無奈,彷彿在心裡嘆:「這丫頭,又從哪兒撿來這奇葩觀點。」

《 虛無、自由與一隻等待肉泥的貓》
我的貓是否真的意識到「我的主人本該給我肉泥卻沒有」?牠是否在構造一種「缺席」的意識結構?薩特的回答大概會是否定的,因為在他的定義中,動物缺乏能夠超越當下、反思可能性的自覺意識,所以牠們的等待更接近於條件反射或行為記憶,而非「虛無」。

《 有一種聲音,總在我最寂靜的時候出現》
曾有一段時光,我獨自在店裡工作。每日都是我一人,看書、沉思、與「她」交談,那是我人生中最不寂寞的日子。

困中清醒,是人之可贵
人生不如意,愿你不逃避。

《1+1=幾?——從數學迷思看人類知識的幻象》
如果「+」在A系統代表加法,在B系統代表乘法,那麼「1+1」的答案將截然不同。答案不在數字裡,而在語言系統所設定的「規則」。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明白到自己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後,就不停跟自己說:「既然你沒有勇氣死,你就只能好好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