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真實 Gazing at Reality|CathayPlay x Matters 影評徵文活動

當千萬人被製造成無聲!

Jules Vela
·
·
IPFS
·
科技沒有帶來幸福,反而方便了起來,想讓幾千萬人的聲音消失就是一瞬間的事!

charlie kirk 2025年0914號的百萬人的遊行是世界新聞,而這裡的科技做到了,幾千萬人的請願訴求,可以一鍵刪除。

當然他們的能力也許不只如此,畢竟是科技時代,也許以後用同樣的辦法可以讓20億,甚至30億的人有同樣的效果。


龐克現實,幾千萬人同時發文同時到處留言發聲,到處發帖,瞬間被全部刪除,不覺得恐怖嗎?

於朦朧事件!幾千萬人同時發聲。微博、小紅書、抖音、B站、直播間——無數的留言像潮水般湧現,每一秒都有新的憤怒、新的證詞、新的疑問。這樣的聲量,足以震動任何一個社會。換作其他國家,數百萬人的遊行便能登上全球頭條;但在這裡,幾千萬人的聲音卻被系統性歸零。

於朦朧的死亡,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群體吶喊。人們在一週之內用盡一切辦法留言、轉發、聲援,然而這股洶湧的浪潮卻在算法和審查的鐵牆前,悄無聲息地化為靜默。更駭人的是,與此同時,假消息、偽證據、混亂敘事被不斷丟入網路,讓真相與謊言糾纏,讓目擊與造謠難以分辨。

這不是沉默,而是被製造的沉默。
這不是自然的消散,而是被設計的抹除。

而這場沉默,讓我們必須重新提問:
當幾千萬人同時說話,卻一聲都傳不出去,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

小區目擊者的證詞、流出的錄音、片段視頻、居民的手機拍攝——都構成了真相的碎片。但這些碎片被快速抹去,或者被貼上「造謠」的標籤。與此同時,海量假消息被釋出,真假混雜,讓人難以分辨。這是一場典型的「資訊霧霾戰」。

沉默不是因為沒有人說話,而是因為系統性地「製造為無聲」。幾千萬條訊息在一週之內被同時消除,這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政治經濟學:

  • 沉默即幫凶。

  • 每一次的沉默,都是對壓迫的「結構性稅收」。

  • 當真料與假料混合,真相被困在無窮的真假遊戲裡,無法被確認。

龐克沉默的荒謬場景

於朦朧的死亡,本應是一件震撼娛樂圈、乃至全社會的重大事件。
他擁有超過兩千萬粉絲,而這次事件更觸動了無數路人憤怒。結果是什麼?
在一週之內,幾千萬人同時在微博、小紅書、B站、抖音直播間等平台持續發言、留言、發帖,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數位遊行」。

然而,這股聲音卻沒有任何出口。

  • 貼文被秒刪;

  • 帳號被成批封禁;

  • 直播間禁止留言;

  • 評論功能直接關閉。

幾千萬人,分布在中國不同城市,同時發聲,卻被整齊劃一地「消音」。
這是一個超現實的荒謬:人越多,聲音越大,越容易被演算法和審查稀釋為零。


如何被「製造為沉默」

  1. 歸零機制
    不論多少人發聲,關鍵詞過濾 + 即時刪帖,讓聲音瞬間蒸發。

  2. 真假混合戰
    水軍投放海量假料,把真實證據與假消息糾纏在一起。於是任何證據都可以被說成是假的,真正的真相被稀釋為「造謠」。

  3. 敘事反轉
    本是明顯帶有刑事特徵的案件,被包裝成「酒桌文化」:——喝酒過量 → 意外死亡 → 民事賠償。
    這樣一來,刑責被掩蓋,結構性暴力被消解成「私了」。

  4. 疲勞消耗
    路人、粉絲、目擊者提供的照片、視頻、證詞,不斷被抹黑、被混淆。最終,大量參與者在精神消耗後只能無力地說一句:「算了吧,反正也沒辦法。」

👉 這正是龐克現實的可怕之處:不是沒有人說話,而是幾千萬人的聲音被系統性製造成無聲。

如果在英國,三百萬人上街遊行,就能得到全球媒體的報導。
但在,幾千萬人同時在網路發聲,卻悄無聲息。
這不僅僅是「規模差異」,而是龐克牢籠差異

這並不是一場單純的娛樂圈悲劇,而是公共安全與群體命運的寓言。幾千萬人的聲音被系統性抹去,證據被混淆,敘事被重新塑造。刑事案件被引導成「飲酒過量」的民事糾紛。真相被消磨成「無聲的共識」。

螞蟻困境與冰屋困境提醒我們:真正的危險不只是壓迫本身,而是群體的沉默。祈求神靈無用,依附強權無用。每一次發聲、每一次敲擊冰壁,都是累積的力量。

A billion ants could have swarmed and killed an elephant. But the ants chose fear, dependence, and obedience. Thus, the elephant grew stronger, drained the colony, and moved on to the next. This is the Ant Dilemma: silence and contribution form the deepest parasitic logic of oppressive systems.

The igloo is transparent. Ants or humans can clearly see the light and freedom outside, yet remain trapped by the thick walls of ice. Every strike against the ice feels futile, but giving up means dying within. This is the Igloo Dilemma: a collective despair of the “visible but unattainable.”

The Ant Dilemma and Igloo Dilemma remind us: the true danger lies not only in oppression itself, but in collective silence. Prayers to gods are useless, submission to power is useless. Every act of speaking, every strike against the ice wall, builds accumulated force. Without the first hundred strikes, there would be no crack on the 101st.

© Jules Vela. All rights reserved. 禁止未經授權引用或改編。
"The Ant Dilemma" and "Igloo Dilemma" are original allegories and concepts by Jules Vela. Unauthorized citation or adapt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ules Vela 關注性別、文化與結構性不正義 揚帆於靜默深處,尋光者不孤 。✨ Writer on gender, culture, and structural injustice. Sailing beyond silence, seeking voices from the ligh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死亡被神話化:拒絕用「宇宙安排」掩蓋暴力真相!

羊群說:「狼群在亂殺羊,我們就不生小羊了!」

為了讓於朦朧成為非刑事案件,BIG們要展現隻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