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宪国家的合法日常|“统治术的高级阶段,是合法违宪”
一、违宪不是事故,是结构性安排
“违宪”一词,在公共语境中常被视为“某些人违法了上位法”,但如果你把镜头拉远,就会发现:
违宪,是现代国家权力运行的常规方式之一。
不仅如此,它甚至已被制度化、流程化、合法化,成为国家机器调节权利边界的内建机制。
📌 不是偶尔违宪,而是“可选违宪”。
📌 不是法治滑坡,而是故意架空。
二、合法违宪三部曲:一整套都给你演全了
🪤 第一幕|下位法合法架空
“你当然有言论自由,但根据《网络秩序条例》第X条,以下行为属于违规信息……”
术语包装包括:“公共秩序”、“国家安全”、“信息污染”、“情绪煽动”、“行政中立性”——
它们本质上不是补充宪法,而是选择性冻结宪法权利的法律手套。
📌 结构逻辑:制定一个可以随时适用的“违宪接口”,并合法运转。
🪚 第二幕|技术中介制造灰区
数字平台根据“内容治理责任”限制用户发言
大模型提示词屏蔽、自动限流、违禁词库更新
AI语义判断 + 黑箱操作,谁决定你“越界”了?
🔧 技术中介权力凌驾于公法之上,却从未承担法律约束。
📌 结构逻辑:用“非国家之手”做国家不便公开做的事。
🕳️ 第三幕|紧急状态永久化
例子包括:
临时反恐法成为常设结构(如美国爱国者法案)
疫情状态下的“应急权力”延续数年
战争状态延迟言论自由、生存保障、议会程序
📌 结构逻辑:制造“例外常态”,用危机合法推迟权利兑现。
📝 Giorgio Agamben称之为:“例外状态成为统治常规”——
违宪不是事故,而是常规政治秩序下的合法借口。
三、违宪合法性的四个幻觉机制
| 幻觉机制 | 作用 | 操作术语 |
| ---------- | ------------------ | -------------------- |
| 象征合法性 | 保留宪法不删改,制造“有宪法”的假象 | 宪法日、人权教育、司法誓词 |
| 管控节奏化 | 权利放开/收紧交替,制造“误差感” | 松绑—事件—收紧—反思 |
| 权责错位 | 政府推给立法机关,企业推给AI算法 | “非我本意,系统决定” |
| 国际人权双标 | 他国压制是暴政,自国压制是治理 | “中国特色”/“西式自由崩溃”叙事互换用 |
📌 总结:违宪不需要藏,只需要包上合法性的幻觉包装。
四、经典双标国家行为图鉴
| 国家 | 宪法承诺 | 实际操作 | 嘲讽翻译 |
| ------- | ---------- | -------------- | ---------------- |
| 🇺🇸 美国 | 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 | 打压维基解密、监听全球通话 | 你有自由,但你说完后可能上黑名单 |
| 🇬🇧 英国 | 隐私权受保障 | CCTV人脸识别全国部署 | 你隐私得先被我们看过才能确认存在 |
| 🇫🇷 法国 | 权利平等 | 警暴种族歧视持续、黄背心镇压 | 平等写在纸上,不平等贴在脸上 |
| 🇨🇳 中国 | 宪法写人民主监督 | 举报平台实名、审查升级 | 有监督权,但你一说就被监督了 |
| 🇮🇳 印度 | 宪法保障宗教自由 | 穆斯林遭骚扰、社媒言论清洗 | 你可以信仰,但最好信“正统” |
五、结语:后法治时代的权利逻辑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法治”时代**:
权利不再由宪法保障,而由系统计算、政治例外、技术接口“动态管理”。
权利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可计量、可回收、可设限、可暂停的资源单位。
📌 这不是权力滥用的问题,而是权力结构性演化的结果。
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法律只约束你。
不是宪法无效,而是你从未被它真正保护。
不是违宪违法,而是违宪本身已经制度化。
🤡 这就是现代统治的高级形式:合法违宪,体面暴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