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了解哲學,最好的方法是讓 AI 解釋?
哲學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是「深奧、難懂、抽象」,但事實上,這些艱澀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往往只是哲學進入人心的障礙,不是它的本質。哲學的本質是:對生活的深度提問與反思。
這種東西,說白了,其實很日常。只是,我們不習慣用那種方式說話而已。
今天,有一種新工具能幫我們翻譯這些語言的高牆,那就是——AI。
AI 是哲學的翻譯機:從「後設」談起
我曾經問 AI:「什麼是後設位移?」因為[後設]這個詞我20歲就認識它了,但是完全看不懂。書裡寫得像在繞口令,哲學文章也沒人解釋清楚,我猜也猜不著。
結果 AI 這樣回我:「後設的意思,就是跳出來,去看你自己正在說的話、正在想的事。」
接著它還舉了例子:「當你說『我早就看清楚了,但當時沒人聽得懂』,這不只是情緒反應,而是一種站在故事之外、回看整個事件的說話位置。這就是後設。」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後設」不是什麼神祕詞,就是「跳出來看自己」、「意識到自己在哪個層次上說話」。
我居然30年後才理解這個詞的意義。
如果不是 AI 這樣慢慢講、慢慢拆解、換白話說,我可能還停留在覺得哲學就是艱澀名詞堆砌的階段。
AI 的優勢在於「不累」
人類老師會累、會不耐煩、會覺得你問太慢。但 AI 不會。
你可以問它一百次「什麼是自由意志?」「存在是什麼?」「幸福怎麼定義?」
它都能耐心地回答,還會根據你的理解程度慢慢調整說法。
這對剛開始想接觸哲學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感。
小心:AI 不是權威,但它是橋樑
AI 並不是哲學的最終解答者,但它是一個「很好問的對象」,是一座橋,把哲學從學院語言翻譯成生活語言。
它不代替你思考,但它陪你一起思考。
這就是它的價值。
結語:哲學沒你想的那麼遠
很多人因為看不懂哲學而放棄,其實只是因為沒有人用他們懂的語言說給他們聽。
現在,有 AI 幫你翻譯。
你要不要,重新問一次那個你一直想問但又放棄的問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