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懂就會死:當災難發生時,如何保障民眾避難的「災害語言權」
作者:萬宗綸
編按:2025年9月23日,在強颱樺加沙的影響,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位於下游的光復鄉(馬太鞍)。在相關新聞討論中,也有省思關於「居民是否無法準確理解警報」、「災害警報是否忽略了居民不同的語言和族群背景」。本文藉此事件,邀請學者萬宗綸針對「災害語言歧視」與「災害語言權」觀念,解析如何建置更好的防災避難系統,讓多族群社會都能培養強韌的災害應對體系。

2018 年 11 月的加州布特郡的坎普大火(Camp Fire)是目前加州史上最致命的野火,奪走 85 條人命,摧毀超過 18,800 棟建築。在事後檢討時,發現布特郡政府在緊急通知與撤離規劃上出現重大缺陷,許多居民沒有及時收到警報,或收到的訊息資訊不足。災後,州審計長的報告指出,布特郡在計畫更新、人口需求調查、資源協調與多語言傳播等方面存在系統性漏洞。
許多倖存者事後回憶,他們完全沒有接收到官方通知,而是靠鄰居口耳相傳,或是眼見火光逼近才逃生。這些延誤造成了撤離混亂與交通堵塞,也被審計長認定是布特郡應變失靈、居民陷入險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野火爆發的當下,由於布特郡政府並未事先測試其「無線緊急通報系統」(類似台灣的「細胞簡訊」),當他們嘗試發送緊急訊息時,訊息竟因軟體故障未能成功送達。結果,多數居民只能依靠需要「事先登錄」的電話與電子郵件來得到撤離通知,但覆蓋率極低,特別是幾乎無法觸及年輕人與移民社群。
同時,因為布特郡政府沒有事先準備多語言的警報模板,訊息僅以英文發布,使英語能力有限的社群(例如苗族與西班牙語居民)難以及時理解指令。
多語言緊急通報系統
在連續發生大規模野火後,2019年加州政府頒布了「加州全州警報與通報指引」(Statewide Alert & Warning Guidelines),以應對不同地方政府在警報系統上存在的重大落差,並每年針對指引進行檢討與更新。這份指引提供了角色分工、訊息發布時機與方式、技術與平台使用的建議,還納入翻譯、文化敏感性、手語、視障可及性等等......
全文閱讀:
聽不懂就會死:當災難發生時,如何保障民眾避難的「災害語言權」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