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有話說】黑川開拓團與戰時性暴力
「犧牲小我,就能守住全村人?」黑川開拓團的婦女們,為了拯救全村免於「集體死亡」,被迫提供性服務以換取蘇聯軍保護,成了戰後的犧牲者⋯⋯

自民黨的參院選大敗:迎向政治多黨化時代的轉捩點?石破茂難以逆轉的政治困局
過去自民黨一強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前的結果可能會是日本政壇迎向多黨化、碎片化的政治轉捩點

英國又一位短命首相? 削減支出引民怨,施凱爾執政週年的政治危機
內外壓力交織之下,施凱爾政府的策略顯得進退失據、領導能力遭到質疑,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甚至被捕捉到在首相備詢時流淚的畫面,英鎊、國債與股票一度齊跌。

駐韓記者手記:從文在寅到尹錫悅...南韓總統如何看台灣?
從過去的漠不關心,到現在成為熱門話題。南韓的政治人物與政府高層,對台灣的觀感如何改變?

芬太尼入侵:馬來西亞成國際毒品轉運站,含毒電子煙氾濫校園
馬來西亞早已成為金三角集團運毒的必經之地,走私橫跨亞洲、大洋洲甚至歐洲。

羅馬尼亞「熊多為患」:如何追求人熊之間的安全與生態平衡?
羅馬尼亞的政策逐漸轉向以更人道、更具永續性的方式來處置棕熊棲地——不過,在棕熊大量出沒的地區,人熊之間相互的威脅仍然存在。

無國界醫生現場:加薩人道援助「武器化」,以色列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
無國界醫生組織見證加薩人道危機持續惡化,「陷入窒息般的絕望」。

拒絕車廂「擴音仔」(下):英國反對入侵公共場合的噪音反社會行為
當在大眾運輸系統上遇到擴音播放音樂或影片的人,英國民調發現,多數人不敢提出制止,寧願選擇忍耐,內心默默崩潰。

被極化政治消費的女偶像:南韓大選「厭女言論」延燒的政治表態風波
這場原應聚焦國政方針的大選,演變為消費女性的劇碼。

拒絕車廂「擴音仔」(上):英國擬修法重罰在大眾交通工具擴音的乘客
英國自由民主黨在國會提案修法,擬重罰在包括車廂、月台、車站的公共運輸系統內製造如擴音播放影音等噪音的行為。

錢的事長大再學就好?美國「我的教室經濟」開啟孩子的財務教育
本系列文章以美國非營利教育計畫「我的教育經濟」與家庭教育為起點,討論如何從學校、家庭開啟親子的財務與投資啟蒙,讓孩子從小從日常中學習金錢觀與財務規劃。

緬甸強震後的仇恨循環:軍政府與反抗軍的「賑災競賽」及戰火持續
在這場人道救援與政治角力交織的局勢中,救災行動迅速淪為平行治理的競逐場域。

當「匿名生產」成為求救訊號,日本醫院如何接住弱勢孕婦及保住新生兒一命
日本已有兩家醫院推出「棄嬰保溫箱」和「匿名生產制度」,盼政府從源頭立法,幫助更多弱勢孕婦與母嬰。

川普下令禁止哈佛大學收國際學生:學生權益怎麼辦?校方會如何因應?
目前哈佛大學有將近6,800名國際學生,占學生總數27%,這項命令將迫使這些國際學生必須設法轉學,否則就得離開美國。

【版主有話說】廣島與長崎原爆和平紀念儀式的「雙標」風波
今年正值二戰結束80週年,台灣有望首次獲邀列席廣島原爆和平紀念儀式,但「首度獲邀」的背後其實和烏俄戰爭、以哈戰火有關⋯⋯

大國角力下的日本原爆和平紀念儀式:首次受邀列席的台灣,如何思考自身角色?
當台灣可以和各國「平起平坐」時,也正代表台灣將進入這個名為和平式典的大國角力場。

賓客名單的難題:烏俄、以哈衝突下,廣島原爆和平紀念儀式「雙標」風波
日本核武受害者團體怒批廣島市,拒絕邀請烏俄戰爭中侵略烏克蘭的那一方,卻邀請了報復式攻擊加薩的以色列,明顯就是雙重標準。

面對極化的世界,軟實力如何拯救美國世紀?紀念學者約瑟夫.奈伊(1937-2025)
奈伊設想的美國,是一個願意和盟友共同行使權力,而非獨斷的享有凌駕於他國之上的權力,這才是他提倡軟實力的真意。

烏俄停戰的信號?(下):從情感分析解讀普丁與澤倫斯基的戰場態度變化
2025年5月8日,烏克蘭基輔,一隻鴿子飛過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的一幅蘇聯時期浮雕前,浮雕描繪的是俄羅斯正在進攻烏克蘭。 圖/路透社 作者:倪世傑 ▌情感分析 除了文本內容外,政治人物通過演說傳遞的情感最容易被聆聽者接收到,達到訊息傳遞者所欲達成的行為塑造效果。因此,測量這4篇講話所呈現的情感,我們可以大致推斷俄國…

庫德工人黨宣布解散:與土耳其的40年衝突落幕?
在PKK解散後,土庫族群間的裂痕要如何修補,庫德人民是否可以得到土耳其社會尊重,土耳其的自由民主,是否可以保護庫德人民的自我身份認同不受歧視或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