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不能跟上时代

译师姐
·
·
IPFS

学校所教授的内容有时确实太落后于时代了,导致我们教出来的学生的认知很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我初中时学习的自然科学,有一章专门讲解人体的感觉系统,要求学生完整描述人体感知产生的过程。标准答案是外部刺激激发感官上的感受器,在神经元形成电位产生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某某中枢,最后形成对外物的感知(包括五感)。这种描述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至少只描述了部分事实,对另一部分避而不谈。根据Andy Clark的“预测加工理论”,在自外向内地被动接受外部信息之前,大脑必须先自内向外地投射自己的主观预测,这一过程已被许多实验验证。大脑会主动猜测哪些事物会被感知到,随后涌入的信息用以验证大脑的猜测,猜对的部分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不会被感知到,只有猜错的部分才会被明显感知,这些不符合预期的数据用以修改今后的预测,使之更加精确。所以感知过程更像是一个猜测与验证猜测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从外部全盘接受。感知是受控的幻象Perception is controlled hallucination。

还有物理学的知识,如果教不好会让学生建立错误的世界观。例如过度强调牛顿经典力学,强调速度的相对性。如果有我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前运动,另一人以每秒20米的速度向前运动,那么他相对于我的速度就是每秒向前10米。但如果我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前运动,另有一束光以光速c向前运动,那么光相对我的速度并不是c-10m/s,而依旧是c。若我达到了二分之一光速,光相对我的速度依旧是c。无论我跑多块都追不上光,这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是矛盾的,但确是一个重要事实。反常识的物理学知识最为重要。b站上有一位在海外学物理的up主,将物理学和佛法结合在一起讲,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把物理学到家了。

还有修辞学问题。中国和英国的学校都会教修辞手法,但包括很多老师在内,我们对修辞的理解非常之浅。例如我们常说“我眼中的世界”,其实这就是一种修辞表达,我的眼中并没有“世界”,那个映在视网膜上的东西并不是“世界”,也不是所谓“呈现在我视觉中的东西”。再比如我们常说的“贞洁”等概念,也是修辞表达。这些都是很有趣的话题,完全可以展开讨论。很多知识,如果不以跨学科的方式展开,就会变得无聊。

还有一些最基本、最实用的课程,学校并不开设。我认为学校最该开设的两门课,一门是教如何赚钱,另一门是教如何恋爱。如果再有一门稍微深刻一点的,应该是教人如何活得快乐。赚钱和恋爱是人生最基本的技能,如果不系统地教授,那就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悟。悟不出微积分不要紧,但若悟不出赚钱和恋爱之道,生活会相当痛苦。另外,社会上有很多忽悠人的专家,专门教人如何赚钱(成功学)和谈恋爱(PUA课程),这就体现了学校的失职,不建立正规的、健康的赚钱和恋爱的知识体系,人们就很可能被吸引上这些旁门左道。

希望教育能跟上时代,我们都希望小孩能尽量聪明一点。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译师姐说说笑笑,通了七窍/文学/翻译/笑话/人生智慧/与言论审查斗争到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从知识到权力

中共权力简史前传1

防止认知僵化,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