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不能跟上时代
学校所教授的内容有时确实太落后于时代了,导致我们教出来的学生的认知很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我初中时学习的自然科学,有一章专门讲解人体的感觉系统,要求学生完整描述人体感知产生的过程。标准答案是外部刺激激发感官上的感受器,在神经元形成电位产生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某某中枢,最后形成对外物的感知(包括五感)。这种…
从投枪到颂词:心路荆棘行
这是一段灵魂的迁徙,从孤悬峭壁的凌厉,到御书房檀香的氤氲;从直刺黑暗的投枪,到在颂词深处埋下的暗码。它并非简单的屈服与背叛,而是一次在重压之下的自我重组——在祭坛与堡垒之间徘徊,在沉沦与抗争之间撕裂。你或许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一段个人的心路,也能看到更多人的影子。
練字
香港 雜文 生活小品

阿祖的世界
倘若我们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生存,在这个星球上都是一个人,那我们还会孤独吗?孤独从何而来,是他们带给我的,是我失去的,还是我感知存在的孤独?

他被女生讨厌了
你说,一个人,他不像那些男人,而女人他也不配靠近的话,那他是谁

卖坟
为何死时要搞得比活着还隆重,但活时不像人,死后却妄想有人记得

孤独学家
那种渴望建立人际连接,却只能面对更深的孤独,这种拉扯,是撕裂灵魂的痛苦

女子足球
香港 雜文 生活小品

消费主义,也是吞噬主义
消费主义”这个英文单词的词根就是consume,是“吃掉”、“吞噬”的意思。这个解释很形象,消费商品就像吃掉食物,最后商品也会被同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别人是轻易碰不得的。在我童年时候,玩具从不借给别人。那时大概自我意识刚刚萌发,需要不断重申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以此来确认自我。后来觉得,真正的长大应该始于对自我发展出了多方位的不同…
在書架上漫遊
香港 雜文 生活小品

光榮結業
香港 雜文 生活小品

颱風襲港有感
雜文 香港 生活小品

最终解释权在我
估计是因为温度逐渐攀升的缘故,最近容易心浮气躁。记录一件烦心事:近来发现自己与某些同自己认知差异过大的群体交流实在太累,容易不耐烦。我向来讨厌决定论,可能长期以来养成了心高气傲的习惯。听到“某某人就是这样的人”、“基因决定了某某某”之类的说法,都会嗤之以鼻。并不是拒绝承认决定论,而是哪怕明确知道决定论真实存在…
学习就是塑造新人格
之前流行做性格测试,这几年间还会偶尔去做。结果显示,从2019年到现在,我的性格至少发生过三次重大变化。非常巧合的是,这三次变化都发生在我处于高效学习的时刻。所谓“高效”,即那时所学的知识或技能,今后成了我一生的习惯。比如弹唱,我很早就学过弹吉他,但以前非常抵触上台表演,平时练习也带着半强迫的性质。但现在每周至少进行…
纯粹的中国人,纯粹的人
心血来潮学了几天咏春小念头。正凑巧,近来中文互联网上有人开始做有关李小龙的短视频,朋友看到便分享到群里。视频里他生前的格言编辑后用AI合成李小龙的声线朗读,活灵活现。 李小龙当之无愧为一代宗师,功夫耍得好,而且思想深刻,这才叫内外兼修。李小龙大学修了哲学。上个月总结了笛卡尔的思想,李小龙对这位西方大哲也做过…
创新拯救世界
哈佛推的那篇毕业演讲让人大失所望。通篇陈词滥调,不禁怀疑起哈佛这所顶尖院校的真实水平。话都是好话,情感很真切,但没有新意!我们的时代从不缺重复,重复太多好似无间地狱,以为在重复享乐,实则在重复受刑!解脱之法在于创新,重新激起对生命的瞬间、对灵光一闪的把握,最终效果是灵魂得到救赎、生活得到解脱、时代得到重塑。可惜…
慈悲为怀,不要残害生命
五月发生许多悲剧,心中悲凉苦闷。 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得牺牲生命和健康才能实现的。 我们是人,从自然中长出来的人,哪有那么多神圣的事业要我们去实现呢。 除了聪明、成功、上进心、理想抱负、英雄主义等等, 还有慈悲、宽容、灵活、放松、幽默, 要全方位发展嘛,马克思说的。 都是老掉牙的话题了,但还是得提啊。 我想对那些人说,听听歌,放松一下吧。 音乐…
關於視力
留念一下我還會因為裸眼視力很瞎但又沒瞎到不能忍所以依然有能力幻想朦朧美的時刻 😅

关于不幸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的童年很痛苦,请记住你和父母只是一般的路人关系,他们在你生命中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越来越发现其实原生家庭或童年经历并不能决定成年后的人格。真正影响人格的因素是复杂各异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但当我们把亲子关系看得太重要时,原生家庭就会对人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則很想在記憶模糊前留一筆的人物切片
隨意亂寫幾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