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991 篇文章
寂然

影迷寶書

這本書表面是談光影世界的飲食,其實是以巧妙的角度紀錄幾十年來港澳社會的經濟、文化、家庭、職場的種種變遷,作者在五百多部作品的觀影筆記中精挑細選,分門別類,寫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短文。

标签活跃作者
  • 默爾索
    默爾索

    成為一個故土的異鄉人。

    淇淇
    淇淇

    寫小說/分享好書好電影/喜歡碎碎念 曾出版小說集《無差別愛人》、《陽光最是明媚》、《我和我的......》、《小心愛》、《愛你愛我》、《雙十年華》等

    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 投截道
    投截道

    甚麼是投資之道? 至今,投資理念大多是個人主義的…… 往後的……需要大家共同譜寫……

    TimeCheng
    TimeCheng

    發着一個「華山論劍」夢,夢想是早點醒。

TC's Choice

展覽 - Picasso: Beauty and Drama - 畢加索:縱情尋美

看到不一樣的畢加索畫作,縱使展期還剩一個禮拜都要向大家推介。

tonyhin999

兩個殖民地的距離:香港與澳門,從人情到制度的分岔路

香港,是帝國的作品;澳門,是歷史的遺留。當殖民結束,澳門只需換旗,香港卻必須重新尋找身份。

寂然

寂寞的狂歡

某日,部門接待一班遠道而來的貴賓,晚宴結束之後,女上司還嚷著要大伙兒去唱歌和飲酒。他本來打算及早離開,同事紛紛溫馨提示:“阿姐不喜歡有人早退。”

澳門學16號

澳門開埠記——讀《海洋的澳門》

作者:澳門老貓(歷史研究者) 由於本土歷史教育的長期缺位(近年已有一定改善),大多數人對澳門歷史知之甚少,最多只有“澳門在明朝被葡萄牙人佔領”、“澳門有四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模糊認識;另外關於澳門一名的由來(當中的“Macau”來自粵語粗口諧音一說在民間流傳甚廣)、葡人何時來澳定居,坊間乃至學界說法甚多。 關於澳門歷史,似乎有種種謎…

寂然

老師的愛

孩子們卻經常接觸到情緒繃緊、懶惰成性、欠缺同理心的教師,每日面對這樣的“壞榜樣”,當中痛苦旁人難以想像。

寂然

課外書的價值

其實知識普及、教育進步已是不爭的事實,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來判斷當今的情況,顯然不合時宜。

黃宇軒 Sampson Wong

澳門散步:「路跑」看展覽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去年在澳門待了很多天,去散步和做創作,但沒什麼機會在澳門看過展覽,今年夏天終於一口氣看了幾個展覽,兼認識了更多澳門的藝文空間。由澳門政府和各界策劃的「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除了「主場展」外,還有一系列「公共藝術展」、「本地策展計劃」和「平行展」等,好些我都想去看。我特意在一天裡,跑了三個地方,既…

澳門學16號

如何想像「澳門性」及其歸屬(宿)?讀《邊緣主權:澳門與中國性問題》

作者:遠東釣魚郎(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一本遲來的譯作? 最近,澳門研究其中一本可謂必讀著作—由美國學者雷凱思所撰的(Cathryn Clayton)Sovereignty at the Edge(中譯《邊緣主權:澳門與中國性問題》),由香港大學出版發行其中文譯本。或許最初以英文出版的緣由,語言隔閡使得本書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只停留於學術界中流傳。 中文譯本的發行,無疑使得一般澳門讀者更…

寂然

繼續成長

年輕時愛讀《紅樓夢》,早已對第二回那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留下深刻印象,從來懂得及時放手,而且一直居安思危⋯⋯

黃宇軒 Sampson Wong

打開空間: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

這展覽盡用博物館龐大的空間,46位藝術家的作品內容極豐富,認真細看的話,得花上半天,而且會像一直走進不同的區域與空間,穿梭於不同的世界。

寂然

不只是社畜

我對這電影是意想不到的喜歡,因為不但沒有歌功頌德,還直接表達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尖銳問題 ⋯⋯

荒野創作

澳門的曾經,怎麼看都看不出來。

上一段漫遊從外港碼頭出發,來到二龍喉公園結束,這次路程比上次的填海區,有更多的歷史故事。二龍喉雖然叫公園,但以前是從私人花園變成公園,也因為依靠松山而有豐富的山泉水,據說,以前的茶樓也會來這裡取水泡茶當作招牌貨。

澳門學16號

賭城是怎樣建成的——讀《民國澳門博彩史》

作者:澳門老貓(歷史研究者) 儘管「經濟適度多元化」已成為近年澳門官民的共識,但無人否認博彩業依舊是澳門重要經濟支柱,然而最近消息卻好壞參半:先是11間衛星場宣告將於本年底結束營業,引起社會擔心周邊商戶未來經營情況;後有政府公佈6月賭收達210億,全年賭收有望達到2400億。一喜一憂的兩個消息,反映澳門經濟前景仍不明朗…

寂然

因為玄彬的緣故

有些人還只會單方面接收關於抗日戰爭的政治宣傳,致使對過去的認知只停留在某種仇恨的情緒,很少人會主動了解侵略與被侵略的前因後果與當時的國際關係。

澳門學16號

平民房屋與澳葡管治:《澳門平民房屋》讀後感

作者: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小學四年級前,筆者都住在澳門風順堂區附近一棟兩層高老屋,我們一家稱其為爛屋,既要和其他家庭共用廚房與廁所,逢雨也必漏水。長大後從母親得知,該屋是承租自慈善組織同善堂的窮人房屋。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這段經歷讓我疑問:同時代曾有多少澳門家庭居住在同類型房屋?為何父母不申請官方的公…

寂然

少女心事

基於男女大不同,身為父親很難完全了解女兒的想法,還以為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平安無事,想不到當家中的小孩長成少女,才體會到她的心事既複雜又飄忽,一點都不平靜。

寂然

闖出去,寫回來

梁淑淇全新長篇小說《我等待的明天》,已經開始在《鏡文學》連載。

寂然

寫什麼和不寫什麼

社會急速變化,「想寫什麼都可以」漸漸變成一則遙遠的傳說,代之而來的是許許多多的題材都不可以寫。

澳門學16號

澳門老師,是「虛位以待」還是「一席難求」?|澳門教育系列(二)

文:藝康(教育工作者) “ 澳門私校的一大特點,一直在汰弱留強,具有競爭性。”-劉羡冰 (2002)《澳門教育史》,頁112 閱讀本文後你將獲得以下資訊: 澳門教師職位空缺的實際情況 澳門會出現殺校潮嗎? 年青人還能/還會投身教育界嗎? 學者如樣看待這場變局? 一如前作,本文將採用DESJ的分析架構—定義 (Definition)、證據(Evidence)、策略(Strategy)與證成(Justification),為讀者提供思考問題的途徑。 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