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早点摊
IPFS
天刚蒙蒙亮,雾还没散尽,桥下的河像一匹没睡醒的绸子,灰里透着点蓝。桥边的早点摊已经冒起了白气。
摊主姓姚,五十来岁,脸晒得黑里泛红,眼角总带着笑纹。摊子很简单,一张木桌,两口大铝锅,一块油腻的帆布棚子。左边的锅里煮豆浆,冒着“咕咕”的气泡;右边炸油条,油香顺着早晨的凉风往桥面飘,常常能勾住几个早起的行人。
豆浆不兑水,入口是厚的,带着一点黄豆的青味;油条是自己和面,炸出来蓬松又有嚼劲,咬下去,齿间会“吱吱”响。有人会捧着一碗豆浆站着喝,手背被热气烫得泛红,眼角却眯起来。
桥边的早晨总是热闹的。卖鱼的挑着扁担过桥,篓子里的鲫鱼翻腾着亮银色的肚皮;上学的孩子背着书包,手里捏着热包子;骑三轮的送货师傅,一边喝豆浆一边喊着要赶时间。姚家只管把东西递出去,钱有时候不找,当作请老熟人喝一杯。
冬天的桥边更有味道。风钻进衣领里,直往脊背灌。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捧着热豆浆,掌心被烫得发热,鼻尖却还有凉意。有人吹着哈气剥茶叶蛋,香味混着豆香和炸物味,裹在冷雾里,像被人悄悄塞进怀里的暖手炉。
逢集的日子,人更多。赶早市的、赶车的、送孩子上学的,全都在这里歇一脚。桌上多出一碟自家腌的萝卜干,脆得很,咬下去“咔嚓”一声,像是在宣布一天的开始。
后来,桥边多了护栏,河面宽了些,早点摊却不见了。有人说搬去桥头开了小店,不再风吹日晒。可路过桥的时候,总有人会停一停,似乎闻到雾里的油香,听见油条入锅时那一下轻脆的“嗤”声。
偶尔,雾里有个人影走来,怀里似乎捧着一碗热豆浆。走近一看,只是个早起赶路的人。可那热气,仿佛还在心口飘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