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4 一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你不能
前幾天才寫過我喜歡一個人吃中飯,今天中午實在太忙,一直到下午兩點多才終於走出辦公大樓,去附近的摩斯點了份套餐。一個人坐著吃,大概半小時,沒說話,也沒被打擾,就靜靜地吃完再走回公司。
邊吃邊滑手機,剛好讀到一篇心理學報導,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一個人獨自吃飯」這件小事,竟然還被認定是某種心理成熟的象徵。
那篇報導這樣寫:
「能夠自在地在大庭廣眾下獨自用餐且不感自卑的人,通常展現出自信且穩固的自我價值、對獨處的積極接納,以及高水平的自省與觀察力。」
我看著手機邊吃,邊在心裡浮現一個聲音:欸?那不就……我嗎?
不是我有多特別啦,也不是不喜歡社交,只是午餐時間有時候真的不想開腦找話題、不想演出一段又一段「彼此很在意彼此」的對話。就只是想坐下來,把早上未完的心事歸位,為下午的混亂做點心理暖身。
報導裡還列了幾點這類人的特質,我邊讀邊點頭,像是被命中:
他們對獨處有積極的接納,甚至覺得那是一種生活的補電。
情感邊界清楚,不太會因為他人眼光就感到焦慮。
不需要外界認可來證明自己正在「好好生活」。
能從孤獨中找到創造力,雖然有時候只是找到多點飢餓感。
我不是故意要走什麼「孤獨美學」,可能在當別人還解釋「一個人吃飯是因為剛好沒人約」的時候,我應該已經默默吃完雞腿,把垃圾收好、喝光紅茶,然後悠悠地走出店門。
有趣的是,報導還寫道:這群人往往擁有「高度的生活敏銳度」與「成熟的情緒」。他們看重的是「社交的品質」,而不是互動的密度。你不常看到他們在聚會裡出現,但你在需要的時候,他們多半會出現。
聽起來有點像貓吧?來了你不嫌,走了你也不追。
能自己吃飯,也能陪人安靜地吃飯,不是因為無所謂,而是懂得保留那一點點彼此都需要的空間。
說穿了,會一個人好好吃飯的人,往往也比較懂得怎麼陪伴別人。因為他知道,最舒服的陪伴,不是對話填滿空白,而是讓你在沉默裡也覺得安心。甚至在你想靜靜的時候,還能懂得讓你靜靜。
所以今天這頓摩斯,除了摩斯雞塊超級燙之外,還讓我再次確定了一件事:
我是一個能好好跟自己相處的人。
這能力說不上偉大,但在這個資訊轟炸、社交焦慮當道的時代裡,它是我生活得下去的方式。
如果你今天也是一個人吃飯,不用解釋。
奇怪的不是你,而是這世界太怕寂寞。
你只是在還沒開口之前,就已經懂了:陪伴不一定來自別人,最穩定的那個人,其實一直都在,就是你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