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活下來,就要讓人民需要它

討厭鬼 aka 劉維人
·
(修改过)
·
IPFS
·
當前政治局勢下,民進黨已無法依賴過往的「受害者敘事」維繫支持,面對人民對政府效能與正當性的普遍質疑,唯有主動提出具體、可見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方案,才能重建「被需要」的地位。與其繼續防守與澄清,不如把握國防與社會韌性等具高度共識的議題,展現執政者不可替代的角色。政府要活下來,就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對人民的價值與功能。

秀幸老師又寫了一篇必讀好文。尤其下面這兩段:​

>>這也是為何從一開始,我和一些朋友會主張,是否有其他辦法來撐到2026。如果中央政府在藍白議員百般刁難下,還能堅苦卓絕,推出福國利民方案,讓年輕人有感,2026就有可能贏回來。​

......我發現,過去八年,綠營網軍喜歡把民進黨塑造成被欺負的「沙包黨」受委屈形象。那時候也許有效(為何有效?值得大家深思),這時候應該不管用了。別忘了,人民選擇把行政權交給你們,就是要你們發揮「積極性」,而不是受委屈的樣子。如果刪預算讓做事很困難,民進黨依舊可以積極任事,發揮最佳效用,那麼人民會讚賞你。2026之前,要端出讓年輕人有感的方案。中間選民就是那些,認同台灣,但是買不起房,薪水不盡如人意,不敢生小孩的年輕族群。執政團隊加油!<<

大罷免結果,再次顯示了(非選舉時期)民調的一個事實:台灣人大半同意中國威脅,但對威脅樣態理解不夠清楚。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半人民不太清楚自己為何需要政府(尤其是民進黨政府)。​

在這種環境下,「民進黨成為多數人共同討厭對象」現象當然板上釘釘。而且無論從後端救火,還是試圖澄清誤解,都只是杯水車薪,有時候甚至越描越黑。​

如果中國威脅在近兩三年內,無法支撐國內小黨興起,一種可能的應對策略,就是民進黨與中央政府,用盡力量甚至透支一些力量,去補足「人民需要這個政府」的理由。​

所以人民為什麼需要政府?理由其實高中生都知道:因為社會與國家需要一些基礎公共財才能存在,但個人與企業無法打造。以當下的環境來說,這些公共財至少包括:

  • 國防

  • 韌性 (不光戰爭與防災韌性,也包括AI韌性、國貿韌性)

  • 外交

  • 就業與居住

  • 托幼托老

在優先順序上,我的目前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樣。「就業跟居住」雖然影響最大凝聚力最強,但要變動的是國內利益版圖,必須引發衝突才能達成;且不是兩三年內就能看到效果。在明顯推進這塊進度之前,可能得先擴大民間對方案的共識。​

反倒是國防與韌性,最呼應人民的跨黨派主權共識,而且最難由民間自行補足。是最該由政府顯示魄力,說明「為什麼人民需要這個政府」的項目。​

雖然之前已經說過好幾次,但身為一個偏激仔就還是再次呼籲吧:中央政府與民進黨,應該立刻傾其所能強化國防與韌性,並設法使方向與品質,不會被立院和輿論所影響。讓全國人民知道,我們現在有且僅有一個政府,認真適任地在保衛這個國家。


最後再次推薦秀幸老師好文。必讀。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討厭鬼 aka 劉維人自由研究者,社科譯者。 譯作著重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如《反民主》、《暴政》、《修辭的陷阱》、《民族重建》等。開設課程如《北歐幸福方法論》、《AI要搶走我的工作了嗎?》等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停權的系統性風險:平台掌握的不是帳號,而是我們的觸及管道

一種具體描述「資料最小化」原則的可能方法

當金光勝過田地:在 AI 時代,販賣夢想的說客,將決定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