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书后感

56、蠢为上文化2:孟子的计划经济——一地鸡毛

弗语是
·
(修改过)
·
IPFS
[摘要]孟子提出“计划经济”的仁政思想:农夫完成国家的税赋后,还能养活五至九口人;由此层层推演,士、大夫、卿、君便可层层加码,皆可安享富庶。这套账面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是书呆子的空谈。现实中,一个农夫能养三五口已属极限,却被孟子夸大为十几口、二三十口。孟子的仁政,最终只能剩一地鸡毛。短期害民,长期害国,唯一得利者,便是兜售假大空仁义话术的儒。

孟子的经济政策(三篇)总序

孟子以“仁政”自诩,却留下了一套最荒唐的虚账逻辑:一农夫可种百亩田,交完九一税,还能养活五至九口人。由此层层推演,士、大夫、卿、君皆可安享尊卑秩序。看似富庶,实则骗局。

本系列三篇,逐步揭开这场历史骗局:

  • 《一地鸡毛》:专剖孟子的虚账计划,揭示尊卑幻术与鸡毛结局;

  • 《书呆子的税收迷梦》:追踪“九一税”的制度化,农夫陷入承包陷阱;

  • 《祸国殃民》:揭示承包制如何被历代推行,并延续到现代,成为懒政与乱政的保护伞。

所谓仁政,不过是承包制的前身;所谓承包,不过是书呆子虚账的延续。

正文

孟子是人类第一个提出“计划经济”的学者。

他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一、虚账起点:百亩与“五至九口”

孟子在《滕文公》《梁惠王》中推演:

  • 一农夫可耕百亩田;

  • 农夫上交了税赋之后,还能养活五至九口。

这是他“仁政”设计的基数。

问题是:孟子一生几乎都在学堂度过,根本不懂生产。战国时期,没有联合收割机,没有铁制农具,一个农夫种一百亩地,纯属书呆子空谈。更荒唐的是,这个数字便是孟子用来推算“仁政”富庶的基数。

👉 孟子让青铜器时代的农夫,背上了现代农业的产量指标。

二、人口供养表:尊卑幻术

在这个虚高基数上,孟子推演出一张“人口供养表”:

  • 农夫能养5至9人;

  • 士、大夫、卿、君依次累加——下士养9人,中士养18人,上士养36人,大夫养72人,卿养288人,大诸侯养2880人。

这张表看似秩序井然,实则是尊卑幻术:

  • 只关心层级递推;

  • 完全无视现实中的粮食与财政的真相。

👉 本质就是:拿农夫的血汗,去粉饰尊卑的幻境;拿虚幻的逻辑,骗取君王的欢心!

三、鸡笼比喻:谁先拿,谁得利

若把孟子的算法换成一百人分一笼鸡:

  • 君先分三十只;

  • 次级三人,各得十只;

  • 第三级六人,各得五只;

  • 底层九十人,各得两只。

如果笼子里的鸡可以取之不尽,这样分当然没问题。但笼子里总共只有一百只。等轮到底层人时,只剩下鸡毛。

👉 这就是孟子的虚账型“仁政”:谁先拿,谁得利;谁在底层,谁分不到实物——不劳而获,劳而无获!

孟子的治国蓝图,只有在“天上掉馅饼”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结局就是:不劳者富得流油,劳者一无所有!

正常情况下,只要能有一点点智商的人,都应该能识破孟子的骗术吧!

四、祸害链条:虚账逼出真刀

孟子的虚账仁政既令社会不公,又导致社会无信,必会带来三重后果:

  • 短期:农夫负担陡增,无法生存,怨气上涌;

  • 中期:财政空转,供养失真,只能靠镇压兜底——仁政比苛政还毒,虚账逼出真刀;

  • 长期:话术粉饰与暴力手段相互绑缚,形成黑色循环。

农夫认为,统治者无信,没有按圣人指标实施仁政;统治者则以为是民众贪婪,不忠不孝。而孔子的尊卑制又会隔绝上下的沟通,导致社会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最终民怨只能用造反抗争,王朝只能用镇压维稳!

五、外儒内法:甩锅技艺

依孟子假大空的仁政治国,必然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狼烟四起。久而久之,国力衰败,直至亡国。

因儒家掌控着华夏的智库,他们必须为自己洗白。于是,将帝王的国政归类“外儒内法”,于是,“法家残暴,帝王不仁”便成了甩锅的标准技艺。

华夏独尊儒术以来,被灭亡的大小王朝几乎上千,所有的王朝罪责都是——外儒内法!

难道我们不该思考吗:

  • 设局者是儒:他们制造虚账,将王朝拉入无信的陷阱;

  • 执法者是政:他们被迫只能用刑、动兵;

  • 民众承受一切。

结果就是:

  • 作俑者得利;

  • 皇帝、商鞅背锅——独尊儒术后,法家早就没了踪影,所以,只能拉商鞅来抵罪;

  • 底层人吃亏;

  • 王朝短期内占尽便宜,最终灭亡。

六、汉朝的实例

孟子的富庶虚账目的只是为了取悦于君王,以期骗个一官半职。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因窦太后梗阻,未能实现“以儒治国”。故汉朝还能够延续国祚。

汉宣帝最讨厌儒,使汉朝空前强大。

太子刘奭劝宣帝:“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被宣帝斥责。

汉宣帝曾长叹:“乱我家者,太子也!”但因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

刘奭登基后以儒治国,仅在位一十八年,便将强盛的王朝弄的风雨飘摇。

七、结语

依孟子理念治世,最终的结局只有一句:

👉 百姓分不到鸡,王朝尽是鸡毛。

孟子的计划经济建立在“天上掉馅饼”的前提之上。孟子设计的治国蓝图不是良政,而是虚账;儒家不是良臣,而是骗子。

以儒治世王朝只会养一群闲人,而真正为王朝出力的劳动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毛泽东时代中国很穷。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会怀念那个时代呢——因为毛泽东同志是华夏首个提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领导人。

毛泽东时代乃是华夏唯一最公平的时代——中国不养每天只会泡茶、调情的闲人。

华夏为什么越是闲人,越歌颂孔孟;越是书呆子废物,越称赞儒家——因为孔孟儒家会给这些闲人与废物带来巨大的利益与优渥的生活!

读华夏历史,凡信奉孔孟之道的王朝,治国定律都是:

劳心者害人,

帝王与农夫,

都在为儒数钱!

——2025年8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75、蠢为上文化14:孟子助匡章——断子绝孙的仁义术

74、蠢为上文化13.2:横渠四句与少年强——大饼术的泛滥

73、蠢为上文化13.1:孟子的大饼仁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