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脾气好,是后来发现,发脾气也没用
小时候的我,其实并不是个“省心的孩子”。
我哭过、闹过,也和大人顶过嘴。
我也有过那种,在地上滚着哭着要买玩具的时刻,和课本上“乖孩子”完全沾不上边。
但后来——大概是从初中开始,我变了。
我开始变得“脾气很好”。
别人说我懂事、有耐心、不挑剔,能忍事儿、不声不响,是个“随和的人”。
我从来不否认这些标签,只是没人知道——
我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
我不是“顿悟”了什么,也不是突然想通了。
我只是发现了一件事:
我发脾气,没有人会听。
我不开心,没人安慰,只会说一句“你怎么又这样”;
我表达不满,不是被理解,而是被指责“太敏感”“不知好歹”;
我说“我不想做”,他们说“你不是一直都可以的吗?”
时间一长,我就不说了。
我学会了一个词:“算了。”
---
从那以后,我变得很“稳定”。
别人迟到我不生气,别人甩锅我也能接着。
朋友约我,我从不说“不想去”,只说“都行”;
家人让我让步,我也不会吵,只说“没关系”。
我不是没有情绪,是情绪反正也没地方去。
我不是没想法,是想法也改变不了结果。
久而久之,我就变得——
好像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
---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也会想:
那个小时候一言不合就炸毛的我,到底去哪了?
他是不是已经“死”在那些一次次自我压抑的夜里?
还是只是,暂时躲起来了?
我现在能很冷静地听完别人的抱怨,能理性分析别人的问题;
我能在冲突里做缓冲垫,在情绪失控时做灭火器。
我很擅长这些。
但我也越来越不知道——
我自己到底在想什么。
---
我有时候也羡慕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人。
羡慕他们说“我不想”,就可以不做;
羡慕他们生气了就能摔门走人,不需要解释;
羡慕他们哭的时候,是有人会抱住、而不是指责“你太夸张”。
我知道我现在活得“体面”,也“成熟”。
可我偶尔会怀疑,我失去的那个部分,到底是不是更真实的自己。
---
这就是我自己的故事。
我不是天生懂事,也不是天生脾气好。
我只是发现,在我这里,情绪不值钱。
那我就不说了。
我就变得“温和”、“稳定”、“乖”。
但我心里知道,有个我,一直躲在角落里,
他其实还想喊一句:
“我也想被当回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