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今天40歲
四十而不惑,對我而言就是,終於記住和做得到,好好用我的energy,去做給大家的創作,我願可細水長流地做下去。

澳門散步:「路跑」看展覽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去年在澳門待了很多天,去散步和做創作,但沒什麼機會在澳門看過展覽,今年夏天終於一口氣看了幾個展覽,兼認識了更多澳門的藝文空間。由澳門政府和各界策劃的「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除了「主場展」外,還有一系列「公共藝術展」、「本地策展計劃」和「平行展」等,好些我都想去看。我特意在一天裡,跑了三個地方,既…

香港散步:另一個灣仔
每次散步團,都很希望在結束的位置附近,跟本地商鋪(特別是餐廳、咖啡店和酒吧)合作,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回顧路上看到的事物,也支持本地經濟。

城市空間:live show 後的散步
音樂場地也許會消失,但相關的記憶總是超越時間。

書寫50個香港地方:《這座城市叫香港》
我希望通過寫這50個地方,從城市空間的角度,思考香港其實是座怎樣的城市。

城市散步:重遇夢幻天色
有時一種特定的天文現象,會把我們的記憶,帶回特定的城市空間。

隨筆:遇見城市角落的色彩
把在當時看不到連繫的城市碎片,用一條線串起來,是一種為生活"making sense"的方法。

香港散步:銅鑼灣 Fashion Walk
這一角銅鑼灣的氣氛,總是別樹一格。

关于阳光的一二三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日下午。
香港散步:從太古城到太古坊
這座城市裡,有許多長久以來都存在的藝術作品。它們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所中,漸漸成了大家日常頻繁相遇、親切的存在。

問問台灣的大家(二):城市漫遊/散步
事緣我之後要去台灣玩,所以想先在這裡,問問看台灣的大家,有沒有什麼喜好和推薦~~ 拜託大家了,非常感謝!
香港散步:海豚池平台花園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在自己的城市,去到一個從來無踏足過的地方。

打開空間: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
再神秘的建築,在今天,都自覺可以找個時間,讓大家有踏入其中的片刻機會。

七日書 - 書寫地方 Day 3
在一個你喜歡流連之地,你會怎樣體會它?行走,拍攝,交談,或是其他?你是怎麼發現這個地方的?你又是如何發展出與它互動、體驗、相處的方式?
七日書 - 書寫地方 Day 2
寫一個你喜歡獨自流連的地方。這個地方,你找到當中的樂趣,又或是你感到它陪伴著你。
七日書 - 書寫地方 Day 1
如果你明天就要離開你所在之處,你會再去一遍哪個地方?它有著怎樣的特別之處,讓它作為你告別此地的一個再訪之地?
倫敦城市散步:我最熟悉的城市裡,喜歡的角落與地方
早前整合倫敦我最喜歡的角落與地方,有建築、街道、社區、公園、散步路線、博物館、藝廊、戲院、餐廳、咖啡店、酒吧、各種小店、無數間書店等。GLO travel的朋友提議我為他們設計一個精華遊,7日6夜,希望讓想進一步認識和享受倫敦的朋友參與。

屋邨遊:從馬坑邨重新認識赤柱
除了這些與自然高度融合的公共空間與通道最有趣外,當阿朗告訴我,赤柱廣場這商場竟就是那「屋邨商場」,亦讓我長知識了。同時,就連美利樓,也是赤柱這部份發展計劃的一環,也是我意料之外的。

重新認識中大空間:博物館式的日常散步
透過由中大的日常空間出發,慢慢散步到文物館,除了希望令公眾知道如何去文物館之外(笑),更加希望大家最後可以將在空間中的觀看和感知方法,嘗試應用在欣賞藝術作品身上。懷着觀察的好奇與敏感,可以看出一些特別而自己專屬的角度,在博物館中的觀看,也可像散步一樣日常。

《將軍澳,可以這麼說》:用心發掘的無窮無盡
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我和好友張希雯,聯同MaD的團隊,主持了8堂課,是為「大家的散步學:將軍澳,可以這麼說」計劃。21位參與的朋友,共同思考城市可以如何被重新發現、指南可以如何書寫。這21位朋友,後來共同努力寫成了《將軍澳,可以這麼說》這本達350頁、共55篇文章的書。每篇文章,介紹了一種可以在將軍澳有的美妙體驗,這55種有趣而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