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
5 篇文章
Openbook閱讀誌

話題》以職人精神報乎恁知,報乎咱知:《職人誌》12年後改版出來!

職人的執念,多半來自對家族、土地與生活方式的深情依附。當我們在讀《職人誌》時,看到的不只是技法的保存,而是這些情感如何跨越世代,被轉譯、被延續。書中的每一則職人故事,都是刻畫臺灣文化的小歷史。當我們把這些故事放進大歷史的脈絡中時,會讓我們對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人事物,產生一種彷如進入「多元宇宙」般的認識:在不同時空與…

标签活跃作者
  • 子謙
    子謙

    逐水草而出差,哪裡有生產需求,就往哪裡移動,隨性去旅遊,記錄一路上所見所聞所思,感受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與新發現的喜悅。 現負責海外代工廠專案管理、國際教練聯盟(ICF)職場成長、跨文化領域教練,耕耘經濟日報「職感心教練」專欄,閒暇時寫寫書法,傳承裱褙手工藝。

    Li Sa
    Li Sa

    愛可以改變一切🌈 讓你的愛擴及你的部落 每個人都屬於某一部落 並不一定指原住民部落 那是你靈魂的歸宿

    食通社
    食通社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食通社

当食物选择日益标准化,我们为什么需要发酵?

借由几本发酵书籍,我们谈到了发酵食物在今天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传统的发酵工艺在今天面临怎样的困境?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传统工艺应该如何被传承下来?传统的发酵食物应该如何与消费市场对接?发酵食物这种看似古老而缓慢的技术,可能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为何有那么多人痴迷于自己在家做发酵…

子謙

藝術欣賞|鄧石如《六條屏白氏草堂記》

鄧石如《六條屏白氏草堂記》,是子謙繼臨寫吳昌碩《四條屏石鼓文》後,第二套通景屏作品,從臨寫、裱褙、裝天桿地棍、圈繩扎箍等工序,都是自己完成。並以此向未曾擔任過官職,一生有著「不低頭,不阿諛奉承,人如頑石,一塵不染」清白品格的鄧派書法和篆刻大家鄧石如致敬。

Li Sa

《創建劃時代的文化,阿美族打造心的願景——傳統造屋四部曲 番外篇》

番外篇:自然建築志工離開部落後,消化反芻後的心情回顧。

子謙

傳統工藝║線裝書(Thread-Bound Book)|齊欄與草訂

線裝書是指以線類進行裝訂的圖書類型,又稱古線裝。純手工製作的線裝書,即使僅僅拿在手上,也能感受到一股溫潤。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