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裂缝中的觉醒:创伤与疗愈笔记

第二辑 裂缝中的觉醒:创伤与疗愈笔记

Herstory2025

她不是脆弱,是她开始愿意感受疼痛。在这一辑中,我们从裂缝、压抑与失语出发,书写创伤在身体与人格中的烙印,追索压迫如何撕裂真实自我,也探索疗愈如何成为重建力量的开始。

第二辑 裂缝中的觉醒:创伤与疗愈笔记

第二辑 裂缝中的觉醒:创伤与疗愈笔记

她不是脆弱,是她开始愿意感受疼痛。在这一辑中,我们从裂缝、压抑与失语出发,书写创伤在身体与人格中的烙印,追索压迫如何撕裂真实自我,也探索疗愈如何成为重建力量的开始。

13 篇文章
更新

创伤的真相:幸存者的力量,不是施害者的功劳

创伤可能会迫使我们重新塑造自己,但任何时候,加害行为都没有正当性。

婚姻、女性与社会“货币”:性别化交换逻辑的分析

本文以“社会货币”为核心概念,分析婚姻中的结构性不平等。男性多以经济与社会资本为筹码,女性则承担无偿的家务、情绪与生育责任,这些劳动在制度中被折价或忽视。结果导致隐形劳动、“双重工作制”、母职惩罚与制度性依附的累积不利。文章主张双轨路径:推动育婴假、托育服务与法律补偿等制度改革,同时女性确立自主与平等的价值体系…

当猎巫来临:如何拒绝自证陷阱,保护你的主权叙事

对于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的“猎巫式指控”,尤其是性化影射与断章剪辑所制造的“解释失效陷阱”。文章指出,在这样的结构里,解释不是修复,而是进一步受损。针对这一困境,作者提出了多层次的实操策略:识别剧本、采用“一次性声明”、及时划清界限、转向证据收集与法律/平台支持、重建自我主权。文章最后强调,个体不必陷入无效的自证游戏,而应通过…

被算法重塑的现实:创伤、群体与社交网络

本文探讨了“现实感”作为一种心理—社会结构,并非天然稳定,而是依赖身体经验、社会互动与权力话语维系。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与算法重塑了群体共识与个体感知,制造出“平行现实”。对于创伤个体,这种环境尤其危险:他们更易受到触发,也更可能因群体否认而丧失现实感。修复现实感不仅是个人心理的疗愈,更需要健康的公共讨论空间与群…

不只是个人困境:性别成长不平等的社会成本与政策选择

本文揭示性别成长路径中的制度性不平等,强调其并非孤立的个人困境,而是根植于家庭、制度与文化的系统性问题。实证研究显示,性别不平等不仅限制女性发展,还带来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损失。文章从职场保护、家庭支持、劳动参与与政治代表四个维度提出政策路径,强调制度与文化双重改革的必要性,并指出性别平等是社会竞争力与可…

突发声音到过度警觉:一种常见心理反应

本研究以神经科学、创伤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视角,探讨突发声音的惊跳反射与创伤相关过度警觉。结果表明,此反应并非脆弱,而是长期压力或创伤致自主神经系统阈值偏移。结合 PTSD 与跨文化案例,强调过度警觉的社会—文化语境,尤其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易被放大。本文并综述暴露疗法、EMDR、正念及身体练习等循证干预在恢复自主神经调节中…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是因长期、反复的极端创伤导致的严重心理疾病,ICD-11将其列为独立诊断。其症状包括PTSD的核心表现(如重现、回避、过度警觉)及“三大”自我组织障碍:情绪调节困难、负性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障碍。CPTSD常由持续性虐待、囚禁、家庭暴力等引发,与PTSD既相关又不同,需综合评估与干预。

为何羞辱总是最有力的控制武器?

羞辱是一种“内爆性”的暴力——它不像外部施加的暴力那样容易被识别或反抗,而是让人在内部对自己动手。这是权力控制中最阴险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本文从结构上分解这个问题。

澄清为何无效:自证陷阱与解释性挫败的结构

当隐私被泄露、意义被扭曲,个体试图澄清时,却往往落入“自证即败”的陷阱。这不是沟通失败,而是操控机制有意构建的解释屏蔽系统——通过先发话语权、情绪引导、语境错位与锚定效应,让任何解释都变成“坐实指控”的证据。在这样的结构中,解释不是修复,而是进一步受损。真正的出路,不是继续辩解,而是识破并拆解这个不容解释的剧本。

隐私泄露、意义反转与信任操控:一种操控结构的机制拆解

隐私泄露在这一系列操作中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为“意义操控”提供了精准素材与心理锚点。未经授权的信息一旦落入他人手中,便可被剪辑、扭曲、影射,转化为误解的工具。这不仅削弱了个体对自身现实的把握,更让加害方掌握了叙述主动权,构建出“看似合理”的污名化版本。隐私被夺走的,不只是内容本身,而是表达权、信任结构与社会判断机…

认知战与现实操控:人际权力游戏中的隐形控制机制

本文聚焦于当代人际与组织关系中两类常见却隐蔽的操控机制:认知战与现实操控。文章通过批判社会理论视角,揭示语言、情绪与叙事如何被用于重塑个体认知,压制表达与反抗,从而维持既有权力结构。最后,文章提出个体可通过语言命名、表达练习与情绪节奏控制等实践,逐步重建主观主权与现实锚定,抵抗“非暴力”式的深层控制。

NPD操控术拆解:识破、抵抗、重建主权

这篇文章深入解析了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操控机制及其对个体造成的深层创伤,揭示其如何通过语言暴力、羞辱投射与边界侵蚀,长期破坏人的感知系统、自我价值与神经结构。作者从心理学、神经科学与社会文化多个维度出发,系统阐述了NPD关系中的伤害如何深植身体与认知之中,并提出一套以“身体主权、表达权、感知权”为核心的主权修…

道德式控制与情绪劳动式的道德表演

上司说:“你是我们组最值得信任的。”于是你明明很累,却还是笑着加班,因为“不想让人失望”。母亲说:“妈妈为你牺牲了一切。”于是你压抑情绪,只为不让她伤心。朋友说:“你不帮,还算朋友吗?”于是你明知不愿,却还是答应了,只因“怕被说冷漠”。如果你总是在别人的期待里压抑真实、扮演“好人”,你可能已经陷入了一个无形的系统:道德式控制 × 情绪劳动表演。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