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茶果嶺村 最後留守三小店
拐入觀塘林立的工廠大廈旁,再沿麗港城前行,便會見到逾 400 年歷史的客家寮屋村落——茶果嶺村。《2019施政報告》提出重建茶果嶺村在內的三個市區寮屋區,興建公營房屋。
第一期清拆在去年展開,半數鐵皮屋已被夷為工地。仍留守的居民,最遲需在九月搬遷,多戶寮屋人去樓空,店舖中只餘三間開門迎客。拆遷限期將至,不少遊客趕在拆卸前到訪,留下記憶。
文|集誌社記者
榮華冰室





冰室裏的座機電話已被拔起電線,鏡叔說,今年初電訊公司打來提議他再續三年合約,「我話唔續啦,都拆啦,電話費又唔係平,一個月 226 元。」

鏡叔說,餐飲業工時長,只有過年時才能休息,他今年已 70 多歲,身體轉差,不打算再找新址開舖

冰室門口貼有鏡叔一家的合照,鏡叔太太在八年前去逝,鏡叔的銀包內亦有一張二人 50 年前的合照。

冰室內仍有提供膠飲管,鏡叔戲稱:「都結業啦,仲訂咩(紙飲管)啫?」

冰室貼滿街坊和客人親手繪畫的作品,鏡叔稱「幅幅都畫得好靚。」


泛黃的標語由鏡叔的叔叔手寫,鏡叔說當年政府規定,冰室必須張貼標示,提醒客人遵守衛生法例。


採訪當天,一位街坊為鏡叔帶來一張六合彩劵,鏡叔說,他每期都會購買 35 元 ,笑說「中咗就唔使做,我哋捱咗好多年。」
德記棧士多


今年 75 歲的馬太稱,在家無聊,寧願回茶果嶺村看舖,和路過的街坊聊天,「佢一日未趕我走,我咪返嚟囉,喺屋企好悶,坐喺屋企四面牆,落樓又唔見人。」

現時只餘數戶家庭未搬出茶果嶺村,馬太指生意甚少,間中只有紙廠的工人來買飲品,賣出的瓶數「一隻手數得曬」。

冰箱還存有大量飲品,馬太說若無法賣光,便搬回家喝。

德記棧士多成為待領養貓的暫托所,籠中有一隻兩歲花貓,嘴巴左側有一處黑色斑點。馬太說有人稱牠做「陳同佳」,亦有疼愛牠的街坊稱牠做「花花」或「牛奶」,馬太則呼喚牠做「Miu」。


高掛在牆上的鐘定針在 7 時 50 分,馬太說時鐘已停運近十年,她年時已高,不便爬到高處更換時鐘電池。
茂發茶室

茂發茶室在1955年由華哥的父親開辦,早年曾以雲吞麵馳名,現只賣小食、樽裝飲品、零食和香煙等雜貨。

華哥說他曾獲安排搬到位於山上的翠屏邨的翠松樓,但他受困於腳患,不便上落,故未有搬遷。

華哥指昔日還賣雲吞麵時,會用柴木生火,後期用火水爐,短時間內猛火翻炒河粉,現已荒廢十多年,改用電磁爐蒸熱燒賣小食。

華哥悉心保存數張茶果嶺村的舊照,圖中的四山公立學已被清拆。

華哥說他曾獲安排搬到位於山上的翠屏邨的翠松樓,但他受困於腳患,不便上落,故未有搬遷。

華哥閒時會以村內事聞作靈感,自創詩句,用毛筆書寫下來,張貼在門口疊起的發泡膠箱上。記者問華哥如何創作詩句,華哥說:「瞌眼瞓咪諗到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