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邵曉蓓醫生之死,以及那些被獎勵的惡人

Jules Vela
·
·
IPFS
·
在這個地方,善良是一種罪,劉翔峰掙錢,是「績效導向」;董襲盈洗白,是「情感營銷」;善良的人自殺,是「個人脆弱」——所有結局都被套上「合乎邏輯」的包裝,讓系統本身逃脫審判。齊澤克說,系統最怕的不是壞人,而是「太好的人」,因為他們揭穿了這個世界並不獎勵善良,而只獎勵服從與可消費性。

邵曉蓓醫生事件:

2025年8月1日晚上20點38分,57歲的婦產科醫生邵曉蓓,從河南某醫院六樓墜樓身亡。

她不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她救助過無數產婦,曾公開自己的電話,免費為孕產婦解答問題,主動承擔一線公共醫療的壓力。她所做的一切,不是職責內的義務,而是出於一種純粹的善意,一種願意主動發光的人性選擇。

但她死了。

她死於被持續網曝七個月、卻無人立案的沉默系統;死於警方對她死前最後一條視頻的刪除操作;死於她曾幫助過的產婦集體失語與冷漠;死於這個世界對「無害的好人」的制度性放棄。

從她被網曝,到她選擇自盡,整整七個月,警方一句「還在核實」反覆敷衍。每個網暴者皆為實名制,用戶資料、證據清清楚楚地擺在網上,但當局視若無睹。

直到她死亡,才一夕之間動作齊全:

  • 她的手機被警方沒收;

  • 她死前的最後一條抖音視頻被強制下架;

  • 三名聯合網曝她的家庭也「配合刪除」了所有相關內容;

  • 世界恢復「祥和」——仿佛她的存在從未發生過。

這不是對死亡的回應,而是對真相的掩埋,是對善良的消音。

邵醫生一生救人無數。她曾深夜接電話安撫臨盆產婦,親自處理緊急情況,無償提供醫療建議。她對陌生人付出愛與耐心,從不計較。

但在她遭受最猛烈攻擊的七個月裡,這些人集體失聲。她的抖音評論區空蕩無聲;她的微信訊息盒沒有一句關心;那些被她救過的人,統一選擇「事不關己」。

她不是不勇敢,而是終於明白:

「善良,是一種罪。在這裡,最令人心碎的不是陌生人的攻擊,而是曾經受你幫助的人,看著你被撕碎,卻選擇轉身離開。」

而舞台中央,是那些被獎勵的惡人

與邵醫生之死形成殘酷對比的,是最荒誕的兩起公共事件:

董小姐的崛起:一場公開特權的炫耀

在社會理應維護專業與公平的領域,卻讓我們看到:

  • 條條大路通“4+4”:董襲盈以經濟學本科非醫背景入選“4+4試點班”,原本應留給兼具學術與醫療專才的精英,卻成了特權者的快捷通道。協和學院的招生標準,民間質疑其早已成為一場為二代量身打造的潛規則。新京报文学城留园新闻

  • 學歷學術造假,背後是權力縱容:她偽造學分、博士論文被查出大量抄襲,卻仍順利畢業,直到公眾揭露才被撤銷學位與醫師資格。這不是個人「一時失誤」,而是制度長期失靈、特權縱容的結晶。维基百科凤凰网

  • 制度錯位下的倫理崩壞:她並非因才華拔尖,而是靠家庭背景、學術權力網才上位。當「醫師光環」成為門面,「豁免審核」成為常態,病人保障被系統性踐踏。文学城搜狐

董襲盈事件:

劉翔峰:湘雅醫院的「造病醫生」,掘金二十年

湘雅醫生劉翔峰,二十年來利用制度漏洞,故意將小病診為重病,把胃痛說成癌症,對病人進行不必要手術,以提升業績、牟取暴利。他靠著病人的痛苦升官發財,甚至成為業內「績效標兵」。

直到媒體曝光,他才「被調查」,但整個制度並未問責:

  • 醫院的績效考核機制默許這種行為;

  • 醫保結算體系為其提供牟利工具;

  • 醫療機構高層選擇集體裝聾作啞。

沒有人深究他背後的利益網絡,也沒人問:這樣的「劉翔峰」還有多少?

劉翔峰醫生掘金事件:

「懲善揚惡」的場域

邵醫生的死亡,不只是個人悲劇,而是一場體系性的審判。

她的死亡他們的生存被刪除、被消音被代言、被扶持被遺忘、被冷處理被洗白、被美化被集體沉默被集體轉發

在這個系統裡:

  • 做好事,要被質疑動機;

  • 說真話,要承受代價;

  • 不迎合利益邏輯,就會被系統吞沒。

福柯指出,現代社會不再靠公開的懲罰,而是靠隱性的規訓:輿論壓力、社交孤立、職業剝奪、數位封鎖。這些「看不見的控制」,最終讓個體自我廢除。

邵曉蓓七個月來遭遇的網暴,就是一次「數位公開處刑」。

警方與平台對她死前視頻的刪除,正是一次對「真話」的規訓。
在這裡,真相若無法被包裝、消費、娛樂化,就只能被消除

齊澤克說:「最大的暴力,是你以為這個世界運轉得很好。」

這種暴力並不靠打人,而是靠「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來讓你失去抵抗力。

  • 劉翔峰掙錢,是「績效導向」;

  • 董襲盈洗白,是「情感營銷」;

  • 善良的人自殺,是「個人脆弱」——所有結局都被套上「合乎邏輯」的包裝,讓系統本身逃脫審判。

齊澤克說,系統最怕的不是壞人,而是「太好的人」,因為他們揭穿了這個世界並不獎勵善良,而只獎勵服從與可消費性。

邵曉蓓她死前那條被刪的視頻,是對世界最溫柔的控訴;

邵曉蓓她死後七個月的無人發聲,是這個社會的集體證詞;

邵曉蓓她幫助過的人不見蹤影,是善良最深的背刺;

而那些得逞的惡人,還站在聚光燈下大笑,是這場劇的終極諷刺。

有些人死去,不是因為命運不公,而是因為我們默許了不公;
有些人活得風光,不是因為他們無辜,而是因為我們集體獎勵了惡。

善良,不該是負擔。
但在這裡,它成了一種罪。

羊水栓塞的死亡率:這種產科急症極罕見,發生率約為每10萬次分娩中僅1.9–7.7起,或換算為約1/20,000至1/40,000次分娩。维基百科
然而死亡率極高,範圍在19%至86%之間。部分地區因醫療條件有限,死亡率甚至高達80%以上。edu.cn南方+梅斯医学维基百科 若情況嚴重,產婦在30分鐘內死亡者高達三分之一。zhuanlan.zhihu.com

能穩定救治這種病的醫師有多少?
在教科書上,理論上只要多科團隊協作——產科、麻醉、重症、輸血、介入科等共同連線;儲備充足血液、及時剖宮產、ECMO甚至切除子宮,才有可能救回生命。實務中——尤其在資源有限與系統冷漠的環境下——即便高標準醫院也不常見這樣的完美條件。換言之,真正能「把死神拉回來」的醫生——極端稀缺。

邵曉蓓因搶救一名羊水栓塞的產婦。情況萬分緊急,她竭盡所能,動員多學科團隊、調配血庫、緊急剖宮產、穩定生命跡象……完成了無數婦產科醫師一生都難以做到的高難度救援。

而她等來的,卻不是掌聲,不是鮮花,不是感激,而是鋪天蓋地的網絡暴力、勒索、誣陷與造謠。還有無數「麻瓜」式群眾,持續不斷地用私人電話、簡訊、微信騷擾她,用粗俗言語洩憤,甚至對她的車輛進行刮花、噴字攻擊。

那些被她救助過的產婦們,也選擇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沉默與冷漠。她所守護的,最終成為她最孤單的戰場。

結果,卻被產婦家屬反指控索賠100萬。控訴詞竟是:
「我們家花了50萬娶媳婦,結果媳婦沒了子宮,又生了個丫頭。還不如她直接死了,好讓兒子另娶。」

這一句話,是對慈悲的侮辱、對專業的汙蔑、對生命的扭曲。

「簡中世界」的荒誕結案模式

在這樣的制度文化下,一旦善良醫者觸碰到「系統的痛點」,結案往往就是:

“她太脆弱”,“她愚蠢無知”——再加一個禮貌的感嘆號,所有責任與反思就此塵埃落定。

甚至會有幸災樂禍者圍觀嘲諷:
「誰叫你多管閒事喃?誰叫你要承擔別人的命運喃?活該啊,邵醫生。」

這套邏輯,是對醫療崩壞、對公義荒失的制度譴責;同時,它也是對「真正善良」的最卑劣懲罰:讓好人變成系統中最容易被犧牲的靶子。


但我仍然希望大家記住她——那位57歲、溫柔而至純至善的邵曉蓓醫生。我也希望大家記住今年逝世的另一位英雄——羅帥宇醫生。

無論這個世界多麼污穢沉重,依然有那些閃耀著人性之光的人,默默地、頑強地堅持到了最後。

東亞世界的許多日常,若放在文明世界,是連寫成文字都需要打碼的程度。上次發布的唐山打人完整視頻,甚至在 YouTube 都無法觀看,會被下架——但這,卻正是東亞世界的日常。

掩耳盜鈴、視而不見、封嘴下架,就真的能讓地獄不存在嗎?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ules Vela 關注性別、文化與結構性不正義 揚帆於靜默深處,尋光者不孤 。✨ Writer on gender, culture, and structural injustice. Sailing beyond silence, seeking voices from the ligh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Do Chinese people really not know that Chinese people eat dogs?

楊蘭蘭7000億萬澳元,上萬億人民幣,和6億人收入不過千。簡中快樂,你不懂。

從萬物之靈到茅廁之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