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第三天

三日書八月~讀我的生命之書

JK_talk
·
·
IPFS
·
回望這一路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我才真正明白,人生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預設的劇本。每一頁都是當下自己親手書寫,每一次轉折都是成長的養分。無論過往如何,最值得珍惜的,始終是和家人一起走過的時光——那些溫柔的日常,才是真正構成生命底色的篇章。

我其實很愛讀長篇小說,尤其是那種厚厚的一大本,甚至是一整套三本,每本都很有分量的那種。這類作品總讓我特別著迷,因為每次讀完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常常得利用好幾個夜晚的睡前時光,認真苦讀,直到把它們全數讀畢。

然而,我最常反覆研讀的書,卻是自己。

年輕時的我,總是忙著規劃未來,寫下許多人生的願望。至今仍記得,當年最大的心願,其實是「斷貧」。二十歲的我,用著堅定的語氣對弟弟說:「貧窮一定要在我們這一代結束。」為了這個目標,我做了許多夢想,也反覆修訂一次又一次的願望清單。正當我以為一切即將如願,三十五歲那年,父親的一場重病卻讓我所有的積蓄化為烏有,甚至轉為負債。清單突然歸零,只留下我對命運無盡的憤恨。

幸運的是,命運之書很快翻開了新的一頁。當時的女友——也就是後來的妻子——在我一無所有的時候,不但沒有選擇離開,還毫不猶豫拿出所有積蓄,幫我支付父親龐大的醫療費,陪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那時候我開始調整心情,學著坦然面對家庭的變故。沒想到,在連續失業兩個月後,竟然得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因此很快地還清借款,重新開始職涯。

這些,都是生命之書中「回顧」的部分。走過低谷,才發現書裡的地圖沒有盡頭,前方總有新的篇章等待翻開。從這些經歷中,我學會了什麼是無常,也學會了什麼是臣服與接受。

隨著年歲增長,我發現,自己的成熟和見識,其實都來自於那些曾經的跌宕起伏。那些讓我痛苦或不舒服的經歷,最終都成了讓我成長茁壯的養分。

我不再強求自己必須走到人生巔峰,也逐漸明白,所謂的成功與失敗,只是因緣聚合、事物變化的過程,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自己」在裡頭不斷追逐。於是學會對所有遭遇都以平常心看待。即使偶爾內心翻騰起伏,也能讓那些波動自然消散,回歸內心的寧靜。

而這本生命之書,記錄最多的,其實還是那些生活的日常。

看著小兒子升上國中後,開始懂得照顧媽媽、照顧家人,也能主動承擔課業壓力,還樂於練琴,以此為樂。看著他從一個小屁孩逐漸成長為小帥哥,讓我有滿滿的成就感。更意外的是,得知他在學校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同學們的朋友,也讓我對他的未來更感放心。

大兒子出社會一年多,經歷工作上的磨練後,對自己的定位與未來方向也越來越明確。這段時間,他不斷琢磨自己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強項與弱項。雖然職涯才剛起步,但看見他越來越有自信的模樣,已讓我很安心。

過去一年裡,成長最多的卻是妻子。她曾為了陪伴孩子的成長而暫停職業生涯,全心照顧家庭。那時我總想,職場的風雨有我來扛就好,她只要做我最堅實的後盾即可。但三年前,一場學校的邀約,讓她選擇以老師的身份重返職場。雖然兒童教育一直是她的專業,但中斷了十幾年,多少還是有些不安。

沒想到她很快就適應了教學工作,卻在學校複雜的職場環境中屢屢受挫。我甚至反省,是否當初過度保護,讓她失去了職場競爭力。但歷經挫敗後,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開拓了另一條事業道路,也重新找回了自信。我彷彿又看見那個年輕、溫柔、堅毅的她,那個少女般的模樣,重新浮現在眼前。

這就是我生命之書裡的「家庭篇章」,也是整本書裡最重要的部分。


回望這一路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我才真正明白,人生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預設的劇本。每一頁都是當下自己親手書寫,每一次轉折都是成長的養分。無論過往如何,最值得珍惜的,始終是和家人一起走過的時光——那些溫柔的日常,才是真正構成生命底色的篇章。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K_talk既然煩惱無盡,那就以化解眾人煩惱為大願吧!在一個偶然的機遇裡,發現自己特長,能夠洞悉每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然後透過對話幫助人們放下心中的煩惱。深信沒有煩惱才是真正的快樂。希望透過文字與故事的傳達與更多朋友們一起發現生命中的解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三日書八月~書後感 曾經記憶中的你並不是你

三日書八月~悠閒的早餐要有蛋有咖啡

三日書 八月~第一天:生命裡的清醒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