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的愛:我渴望你,但請永遠別靠近我
IPFS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愛你你卻不知道。而是當我明明渴望你,你的每一步靠近,卻都觸發我內心的警報系統,讓我忍不住想逃。
在親密關係的舞台上,有一群天生的“撤退專家”。他們或許擁有耀眼的社會成就,能輕鬆處理最複雜的項目。但一旦關係走向深入,需要交換脆弱和依賴時,他們就會變得笨拙、疏離,甚至冷漠。
他們會主動發起信息,卻在對方熱情回應後突然消失。
他們能給予短暫的、高濃度的甜蜜,卻無法承受細水長流的責任。
他們渴望被愛,但真正的愛來臨那一刻,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配”和 “你會失望”。
這不是遊戲,也不是“渣”。這是一種連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根植於潛意識的行為模式——回避型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
他們的內心,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拉鋸戰。
渴望親密的“自我” 與 恐懼受傷的“自我” 在瘋狂交戰。那個渴望親密的自我,孤獨地站在窗前,望著外面世界的溫暖燈光。
而那個恐懼受傷的自我,則是這間屋子的守衛,死死抵住大門,反復念叨著過往的教訓:“看見了嗎?靠近就是受傷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