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回避型人格”的愛:我渴望你,但請永遠別靠近我
當愛情來臨,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恐慌和後退。不是不愛,而是愛的代價太大——那意味著交出自我,承受可能受傷的風險。這是一封寫給所有“愛里的鴕鳥”的情書,也是試圖理解這種“渴望與恐懼並存”的複雜人性。
【短片】Jordan Peterson - If You Have Anxiety, Watch This
如果你有焦慮,就來看這影片

它们害你的第6招:贬低与赞美循环——先骂你不行,再夸你伟大!
你以为它们在认可你,其实你早就在它们的掌控里。今天讲:它们害你的第六招——「贬低与赞美循环」,一会儿打压你,一会儿夸你,让你在怀疑和短暂满足里打转。别再把他们的表扬当真,它只是麻药,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他们给的。你有没有因为一句夸奖就忘了之前的委屈?留言告诉我!下期继续揭他们的招
它们害你的第3招:制造内疚感——让你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
你以为是自己太自私,其实是它们在用“道德”把你勒得死死的!今天讲:暗中夺走我们财富的人的第三招——「制造内疚感」,就是让你觉得亏欠别人、亏欠集体。别被它们用“责任”“爱国”“家庭”绑住,学会认清事实,敢说“我不同意”,拿回自己应得的,别替他们背锅!你有没有被这样愧疚过?留言说说你的经历!关注我,下期继续聊它们害你的新招——「冷暴力沉默攻击」!
它们害你的第2招:情绪绑架——你不支持就是不爱国!
你以为你是在自己做决定?其实它们早就把一切安排好了!今天给你说说“情绪绑架”这招,就是那些说“你不支持就是不爱国”、“你得为团队牺牲”的套路。别被它们用内疚和害怕给绑住了,学会分清楚,敢说“我不同意”,做回自己!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留言告诉我!别忘了关注,下期咱们继续聊它们害你的新招!
它们害你的第1招:间歇性强化——偶尔给你糖,哄你再忍一忍!
你以为是他们开始变好了?其实他们早就算好了你快撑不住!今天来说说“间歇性强化”这招——就是你快崩溃了,他们才喂你一口糖,让你继续忍。别被那点“好处”骗了,其实真正的改变从来没来过,反而让你越陷越深。你是不是也被感动过一次?评论说说你的经历!记得关注,下一期继续揭他们的新套路!
【短片】Jordan Peterson - Most People Don't Want to Succeed, But You Should
大多數人不想成功,但你應該想

有時得不到,是我們不想要
去吧,你早該去了。想啊,你早就應該去做了。
《沒說出口的努力,是我面對憂鬱最深的孤單》— 你以為的逃避,其實是我正在撐著活下去
🌀 欄目:黑洞探險家|情緒低谷 × 憂鬱共感 × 心理理解. 有些痛是無聲的。那些看似「擺爛」的日子,往往是我們拚命活著留下來的證明。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默默撐著、努力活下去的你。
《意志簡史》閱讀引導頁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從無意識的生存機器,逐漸走向有主體感的存在者」的思想筆記。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哲學、心理學或意識演化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次嘗試將這三者交會地帶,用一種平易近人但邏輯嚴密的方式,重新構建「什麼是活著,什麼是意志」這樣根本問題的書寫。

第三章:罪恶起源
起初无名无光,是谁在空白中种下了恶因?

《你以為只是心情不好,其實你是在對自己施暴》— 寫給被自我否定困住的我們
🎠 欄目:內在童樂園|自我對話 × 情緒照顧 × 內在小孩 那些內心中對自己說的苛刻話語,很多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創傷經驗。我們一直在努力「變好」,卻很少學會「對自己好」。這篇文章,寫給還沒學會接住自己、卻仍想好好活著的你。
【觀點】你常後悔自己做的決定嗎?你是「最大化者」還是「滿足者」?
學會在重要選擇中最大化、次要選擇中滿足化。

反抗的幻觉与therapy话语的政治逃避:“治疗创伤”还是“适应压迫”?
我的therapist很喜欢给我推荐Gabor Maté的youtube演讲视频,但我看了这些演讲总有种说不出的不适感,读了他的《The Myth of Normal》之后我想明白为什么了。 这本标题很有噱头的书承诺解构“正常”背后的权力逻辑,但本质上依然是可销售的灵性鸡汤。作者一边承认“心理问题是社会病态的症状”,一边将解药指向“self compassion”和“接纳创伤”,将结构性暴力转化为心理调整的 个人…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無法信任彼此?關鍵在中產階級的瓦解
當社會不再尊重失去專業與誠實,信任也隨之崩解。隨著中產階級結構瓦解與社群平台興起,社會逐漸只看話術與短期效果。員工可以被AI取代、政客可以空口說白話、KOL內容不準也沒關係,只要吸睛就行。這種風氣讓制度逐漸瓦解,社會被話術與表演支配,結果就是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白爛職場、不實資訊、與彼此不信任的關係。
躁鬱症教會我的那些事
本文的目的只有一個:紀錄。我由衷希望,那些曾受過——文化差異、家庭背景、性侵、性騷擾、精神暴力、言語暴力、婚內隱形心理虐待、決策差異、價值取捨、同儕壓迫、學校霸凌、情感障礙、教養親職崩塌、經濟壓力、身體病痛壓力、以及自我崩塌——所折磨的人們,能夠透過這篇文章發現:你不是孤單的。我們每一個人,活著的每一天,都已經是奇蹟。存在的本身,就已經…
孤獨不是一條平行線
我們每天都在選擇,或是被動選擇。有時候孤獨並不是自我意識的選擇。唱完了生日歌,突然覺得孤獨,或是想起以前的事,失聯的好友。孤獨也可以是選擇,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从热爱到厌倦:一位老玩家眼中的原神真相
跟着它走过风与雷、雨与沙、光与水,我曾以为我会陪它走到最后。可最后我只想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爱上一款让人如此疲惫的游戏? 🏔️ 那天,我在雪山脚下接到一个任务 第一次打开原神那天,我在雪山脚下碰到了一个叫乔尔的小孩,他说他爸爸在雪山失踪了,问我能不能帮他找爸爸。 我尝试直接飞进雪山,冻死了无数次,终于发现在火把旁不…

羞辱感怎麼拆解?五個步驟
系列文001 —羞恥這情緒是難纏的炎魔,沒有點甘道夫的決心、信念與自覺,要是和痛苦共生。那麼,個體事小,集體事大。
我又片面机械啦?
大冷的天,和Frank在阴冷的天气里,在路边上,讨论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科学是干嘛的呢?我觉得是人类运用理性来理解世界的一个方式,理解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模样(why);这个理解应当如此深刻甚至可以让我们依此对未来的可能行为作出预报(if …then),而且这个理解要有一定范围的普适性。“一定范围”是因为我们无法获得“真实”,但可以试图趋近tru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