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问我:人为什么要赚钱?
那天早上我还没完全清醒,刷着手机看工资到账的短信,没来得及开心,一眼扫到房贷扣款提示。
我叹了口气,去厨房煮鸡蛋。她坐在餐桌边,一边戳着牛奶泡的麦片,一边问我一句:
“爸爸,人为什么要赚钱啊?”
她问得很认真,不带玩笑,甚至没有“可不可以不赚钱”的幻想。
就像她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人每天都要早起、出门、回来,又再开始。
我愣住了。
怎么回答她?
---
我也不是没问过这个问题。
小时候听到最多的答案是:“赚钱是为了生活。”
那时候我以为,“生活”指的是吃饭、穿衣、买玩具。
后来才明白,所谓生活,是:
水电煤、物业费,医保、社保、学区房。
是坐在地铁里望着屏幕发呆,是一杯温吞的美式,是每月10号的微信扣款通知。
“生活”,其实是被社会制度定义好的一套标准接口。
你要对得上这些接口,就得拥有“经济身份”。
你不赚钱,不是不能活,是不能参与。
你变成一个“不被看见的人”。
---
当然我没跟她说这些。
我只是说:“不赚钱,就不能带你去超市买草莓。”
她点点头,又补了一句:“还有小猪佩奇的果汁。”
我笑了。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甜的、红的、有包装的,就是好生活。
她还不知道,大人眼里的“好生活”,不是买到了什么,而是还买得起。
---
赚钱这件事,说到底,不是为了“喜欢钱”。
而是——我们没有办法脱离这套社会运行的方式。
你可以不喜欢工作、不喜欢上班、甚至不喜欢这个世界正在变成的样子。
但你不能拒绝成为它的一部分。
除非你打算彻底退出。
可你退出得起吗?
你还得交房租、看病、让孩子上学、给父母寄点钱。
你还得活下去。
活下去,就得买票入场。
赚钱,是入场券。
---
我们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你没有收入,你就没有“被认真对待的资格”。
你说话别人会笑着敷衍,银行不会批你的信用卡,连买个保险都不配拥有“家庭版套餐”。
你会被当成“社会运行之外的人”。
你能被看见,是因为你还有交易行为;
你被照顾,是因为你还有支付能力。
听起来很功利,但这就是我们活着的默认规则。
---
我没跟她说这些。
我只是说:“我们赚钱,是为了可以请别人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什么事?”
“比如修车。爸爸不会修车,但是我们要去上班、你要去幼儿园,布朗要去打疫苗,我们得靠车。”
她想了想:“那修车的人也赚钱,是吗?”
“对。我们都靠彼此。”
---
有时候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要过一种彼此靠彼此、但谁都不觉得被靠住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一边想摆脱社会制度,一边拼命钻进它的缝隙里?
也许这就是这个社会最聪明的地方。
它不需要你认同它,只需要你无法脱离它。
---
不过她还小。
她还在玩具车和绘本的世界里。
她不知道,这个社会并不关心她画得漂不漂亮、说得对不对。
它只关心,她爸有没有在月底前还清账单。
---
我不是想吓她,也不是想显得自己多清醒。
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留在这张棋盘上,再久一点。
哪怕只是为了在她需要泡一杯热牛奶的时候,我还买得起那罐牛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