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隱喻:李佳穎《不吠》

Jying Chang
·
·
IPFS
·
故事本身不是從語言開始,而是從哭喊中開始。而所有的建構,都是疊床架屋的社會化,目的是學會流暢方便地穿梭在生命縫隙中。

「他的比方是,那像是一只層層包覆的盒子。他的大大前天裝在大前天裡,前天抱著大前天坐在昨天裡,他的今天永遠是最大而無當的箱子。」

而箱子打開是虛無。

白描是閱讀李佳穎常見的風格。微觀日常,躲進語言空白之所不能,撿出生活裂縫。有時候會想,其實我們都已經活出自己的象徵,在日常中所有的無意義語彙、選擇的審美、活出的道德,都是自我的延伸與摺疊;延伸是我們不可免地在細節中展現個體的面貌,摺疊是同時在他者觀看中將自我捏塑成符合框架的樣子。

生活沒有隱喻,生活本身就是隱喻。
焦慮與脈絡藏在曲折模糊的面孔中,開開合合的孔洞,藏著咬磨嚼撕的食物殘塊與破碎的字句。我們都希望語言是一種河流,但是卻讓它成了破爛柏油路上的積水坑。所以大量留白,因為彼此不認為意義是種追尋,卻同時用敷衍填補坑洞,意圖鋪展康莊大道的光潔。

李佳穎書寫的就是坑洞本身。
幽微的、輕盈跳過的日常坑疤。以白描的手法描繪生活對話的語氣,卻恰到好處保留語言間隙,張力藏在不言明之處。詩意地想,故事本身不是從語言開始,而是從哭喊中開始。而所有的建構,都是疊床架屋的社會化,目的是學會流暢方便地穿梭在生命縫隙中。而不那麼詩意的則是,為了度過此生,我們得說多少廢話填補意義。


有時候,只有在那些留白之際,我們才得以瞥見摺疊後的意志,那些見不得人的光怪陸離,那些被羞恥規訓的謊言與秘密。
在不是水坑也不是柏油路的留白裡,沒有康莊大道、沒有田園風光,那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場所。

而在那裏,我們才得以安放內心的獸:那頭不會吠的、沒有名字的獸。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Jying Chang在貓毛中閱讀 閱讀心得和偶爾個人書寫 文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 IG : the glass-skinned betwee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這充滿地雷的城市裡:Raphael Bob-Waksberg 《誰會愛上你受的傷》​

讀書心得
27 篇作品

讓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