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視為可比較的東西,往往就是你已經不想理解的東西

討厭鬼 aka 劉維人
·
·
IPFS
·
當我們急於用相同的公正標準來評斷解決方法、供應商、選票、露出度,我們就放棄了理解差異。你以為的科學與中立,其實是強者早已畫好的表格邊界,把不可互換的事物塞進可比較的格式中。這種思維不只是物化,更是通往強權政治的捷徑。因為當一切都能被比較,真正的差異就失去了生存空間。

秦客寫了一篇〈給數位行銷後進的信〉。非常具體地說明網路社會為何天生就容易走向強權政治。

整篇文章提到了很多機制值得討論。我想先淺聊其中一個:物化。​

物化,是指把對象當成物品。這未必壞,因為所有科學化的研究與操作,都必須物化才能進行。

秦客所批判的物化,是物化的其中一個特性。這個特性因為其概念本身,在現實世界中幾乎注定是壞的,那個特性就是互換(Interchangeability,所有選項都是其他選項的代用品)。

互換源自於方便,在很多情況下它是互通(Interoperability)的特例,畢竟大家都不想要每碰到一群人一個新產品一個新學科,就從注音符號和阿拉伯數字開始學如何溝通如何操作。​

這種需求,是文明與普世價值發展的基礎,但是互通性要分層。

無視脈絡不分層次的互通偏好,只會立刻用物化方式看整個世界,並逐漸走向強權政治,甚至極權主義。​

當你認為所有的提案、所有的供應商、所有解決方式的切入角度,都是可以互換的(激進一點:都是可以互通的),這個方案不夠好就換下一個,這種視角不夠快不夠簡單就換另一個,你就已經在心底向強權投降。​

  • 因為事實可以互通,報導事實的方式無法

  • 既定的議事規則當然互通,設定議事規則的方式無法

  • 檔案格式與通訊標準可以互通,資料來源與通訊各方的背景無法

  • 自由平等的價值當然互通,但每種價值的實現方式無法

  • 每張選票的效力應該等同,但投下選票的動機無法

  • 點擊率跟觀看數可以互通,但觀看的內容與原因無法

  • 推動的法案與計畫數量可以互通,但預期效果和施作方式無法

  • 甚至,金錢可以互通,金錢能夠交換的意義與效益無法​

只要你開始把事物中不能互通的部分,用可互通的方法來評估比較,你就是直接否定了整件事務的本質。就是在用自己的權力,給予假相關正當性,要求其他人用假相關來討論整個問題。​

在這樣的物化觀點裡面,沒有人、沒有社會、沒有供應鏈、沒有共同利益圈、沒有信任,一切都只有評定標準 (無論評定標準是不是數字,因為質化方法也會犯這錯誤)。

選定評定標準的能力,換句話說,金錢、職稱、charisma、騙術、武力,就是一切。

這樣的思維,就是智慧型犯罪與組織犯罪的根。就是向暴力集團與極權國家投降的魂。

因為訂標準、強迫不同的東西在同一個平台上彼此比較,正是暴力與極權最擅長的事。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討厭鬼 aka 劉維人自由研究者,社科譯者。 譯作著重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如《反民主》、《暴政》、《修辭的陷阱》、《民族重建》等。開設課程如《北歐幸福方法論》、《AI要搶走我的工作了嗎?》等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即使懂得質疑AI,也會被AI幻覺欺騙

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經營國家,不是省錢跟發錢

有一天,AI會代表你說話,但那真的是你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