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跟我說她被父親賞了三個巴掌
一段沒有分手,只有壓抑的婚姻。
我爸媽六十幾歲,我三十歲。那天我還在日本工作生活,突然收到我媽媽的訊息。
她說她發現爸爸手機裡的 Line 訊息,和一個女人曖昧不清。她知道了,爸爸外遇了,對象是他們固定看診的診所護士——也就是,連我和其他家人都見過的人。
這並不是第一次。其實我依稀記得,爸爸以前也做過類似的事。但媽媽總說,可能是因為自己老了,身體無法再配合做愛這件事,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次,她真的崩潰了。因為這個小三就在她身邊,跟她寒暄,叫她阿姨。
爆發那天,她對我說:「我真的不能原諒他。」
但轉頭又說:「家裡有孩子、有孫子,生活還是得過。」
我成了她的情緒出口。不是因為我特別會安慰人,而是因為她沒有別人可以講。
她傳給我成堆關於出軌、小三、男人背叛、女人如何被愛的影片。
我看著她痛,我不只同情她,也鄙視我父親。
在我心裡,媽媽一直是一個堅強的人。從小家裡風風雨雨,她像是撐傘的人,幫大家遮風避雨。她什麼都會、什麼都處理。
但奇怪的是,她從不在我們面前表現過對爸爸的愛。他們不擁抱、不親吻、不牽手,甚至經常吐槽爸爸沒用。小時候的我壓根不懂「親密關係」是什麼。
後來長大,我學會了所謂的五種愛的語言(Love Language),終於懂了,媽媽的愛是服務型(Act of Service)。
她煮飯、買菜、接送、打掃、犧牲一切。但做完這些她又會說:「我命苦,沒人幫我,嫁了一個廢物老公。」——這些話,小孩會當真。
這次婚外情,讓我看見媽媽最崩潰的一面。那不是怨懟,是無聲的崩塌。
她吵,她罵,她用言語一次次地攻擊父親,因為她不知道還能怎麼辦。
我父親,是一個非常不善表達的人。他的情緒像垃圾桶,被悶在裡面,直到滿出來。
有一天,我媽媽又在激烈言語攻擊時,他突然轉身,賞了她三個巴掌。
啪。啪。啪。
媽媽跟我說:「我當下真的安靜了,之後也不講話了。」
她講這段話時,不是用一種受害者的語氣,也不是在博取同情。
她像在陳述一個自然發生的事件,一個重力加速度,一個結果。
她甚至對我說:「妳不要跟妳男朋友或妳哥說。男人這種行為會學,他們會以為鬧脾氣的女人就是要打一下才會乖。」
那瞬間我發現,我的媽媽,把自己的痛苦包裝成了一種責任。
她認為自己是錯的,是情緒太多,所以被打。
她把打的行為合理化,當成結束爭執的一種「手段」。
這一切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明明知道,這一切不該這樣結束。
出軌可以不離婚,
那三個巴掌呢?還不夠嗎?
我媽媽一輩子就只跟過我爸一個人,從年輕到老,從激情到沉默,從牽手到完全不碰。
她的親密關係只有一種樣子,而她從未被教導可以有別的選擇。
她選擇忍,是因為她不懂怎麼溝通情緒。
我爸選擇打,是因為他也不懂怎麼處理被貶低的自尊。
他們兩個,一個情緒勒索,一個情緒壓抑,最後用最難堪的方式完成了這場沉默對峙。
這是一場悲劇,而我,是那個接收他們人生副作用的子女。
媽媽說她不離婚,因為她不想讓我婚禮那天是「單親家庭」。
她說有孫子,總不能讓孩子看到家不像個家。
但其實說不定她內心是不想離婚的?但拉不下臉承認嗎?
她演,她撐,她委屈自己去維持一個完整的外觀。
因為在她那一代,孩子的幸福=父母的犧牲。
但她不知道,那樣的犧牲,只會讓我愈來愈不敢追求自己的自由。
因為我會覺得,那是一種背叛。
小時候我以為爸媽是神,掌管我命運的人。
現在我知道,他們只是兩個沒學會怎麼好好當伴侶的普通人。
而我,正在學著與一個靠演戲維持的家共處,不再假裝它完整,也不再期待它誠實。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