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虐待
14 篇文章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她說“我懂年輕人”,年輕人卻嚇得掉頭就跑》

我懂年輕人」的恐怖一位年過六旬的大媽自稱「最懂年輕人」,理由不是陪伴,而是長年把孩子當作樣本觀察、改造、控制。她的話術讓人背脊發涼:懂年輕人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了馴化。這種「假關心、真監控」的邏輯,正是許多東亞父母與制度聯手塑造的陰影。在這裡,孩子不是被呵護的生命,而是被研究、被消耗的資源。年輕人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或許不…

标签活跃作者
  • 四十歲的自由上班族
    四十歲的自由上班族

    來自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工作也成為了公民。 目前在大企業裡當個小小管理員,喜歡低調維持最基本的工作表現,因為不喜歡玩公司政治~ 志在不停的學習工作以外的知識和不停的開源被動收入,為了就是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Edsonism
    Edsonism

    台灣台中人,社會系畢業,社研所肄業。創作內容會以podcast和文章兩種方式呈現,歡迎用IG留言給我。 podcast: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JXnhcBX1e13qRc2mKinPz?si=V86AnbK-QXOt3Nv4AbKlt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allraintree/?hl=zh-tw

    小信差
    小信差

    香港特區政府展毅表現獎、東亞銀行展毅獎學金得獎人 成長故事|信仰反思|影評 沉一道氣,存一份愛,說一個故事。 Motto: To represent an idea. To represent a possibility. 聯繫:[email protected]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校園守護者

這篇短文記錄了一位「校園守護者」——一個在黑暗家庭與社會壓力下,仍然選擇守護同齡人的少女。雖然她自身也承受巨大創傷,卻在夏令營、在校園裡,用眼淚、陪伴與理解守護著那些被送進管教學校、被貼上「叛逆」標籤的同學。這不是制度給她的身份,而是她行動中展現的真正偉大。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石頭開不出花

石頭開不出花,不是因為缺少春天,而是因為春天被奪走。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當我得罪我母親之後》

詩人以第一人稱直白控訴:所謂的「母愛」只是幻覺。當孩子違逆時,母親搖身變成審判官,用標籤與冷笑將其定罪。這是一則警示:在權力遊戲裡,孩子從血親變成了「樣本」與「道具」。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惡魔的普渡

在這首詩裡,「母親」被描繪成披著親情外殼的惡魔。她不僅自己貪婪吞噬,還要把這份黑暗強加到孩子與丈夫身上。這是一則寓言:不是個體的墮落,而是讓所有人一同下墜的惡魔邏輯。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被倒置的青春

〈被倒置的青春〉這首詩描繪在一個價值顛倒的環境中成長的青春:真話、天真與獨立被打壓,而謊言、控制與服從被歌頌。詩中呈現了在壓抑中學會沉默的世代記憶,同時也留下對「尚未被允准的自由」的隱喻。

野渡無人舟自橫

黑暗裡的怪獸

這首詩描寫人在被奪去光明、失去出口的環境裡逐漸變形,從天使化為怪物,揭示黑暗如何馴化人性;結尾可依平台需要,有「黑暗即終點」的真實版,也有「微光仍閃爍」的希望版。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一代人的課程

一代人的青春,不是課本裡的知識,而是在沉默與追隨之間,被制度與恐懼慢慢馴化。

野渡無人舟自橫

以「叛逆」之名—各國對青春期的處理比較理论完善

青春期不是「叛逆病」,而是自主化:孩子在練習成為自己。歐美用協商+界限處理;北歐重兒少權利與早期介入;日本韓國正轉向心理支持。中國卻把「叛逆」當口袋罪:頂嘴=不孝,質疑=有病。利用「叛逆」施懲或醫療化,是病態做法;家長以此施壓,是心理虐待。請把用詞改成「自主化/界限練習」,建立可談規則、先做心理評估、嚴禁羞辱與藥物化處置。讓「叛逆」回到它本…

野渡無人舟自橫

南昌飯局見聞:一個「英雄母親」的代價

去到中國參加的一場家宴裡,所謂的『英雄母親』故事背後,卻是一個女兒被犧牲在政治作秀的祕密。細節最可怕。

冬月小六

24年的精神虐待:不是伤口看不见,就不叫折磨

我没有被打。但24年的精神折磨,让我在安静中被摧毁。从情绪勒索、冷暴力、操控,到彻夜羞辱,这是我从笼中走出的第一声呐喊。如果你也曾问「为什么她不走?」请听听我的回答。

小信差

抑鬱症復元故事(家庭因素偏重)訪談(Part1)

適逢香港最近就虐兒的問題熱切討論,政府又開始草擬強制舉報虐兒的立法草案,也許我的分享,讓一些同樣經歷過身體和精神虐待的人有些安慰和勉勵,也讓其他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認識更多。

四十歲的自由上班族

聽見那微小的吶喊【虐待-兒童】

【每五位婦女】中有一位、【每十三位男性】中有一位自述【兒時受過性虐待】。

Edsonism

家庭暴力中的精神、言詞暴力— —來自一位26歲才赫然搞懂心中那揮之不去陰影來自母親從小對自己精神虐待的告白

多年來其實自己心中總有個疑問,我知道自己心中有一道巨大的傷口,它一直都在,自己卻說不清楚,也搞不明白。唸研究所時,第一個想到的題目是「童年心理創傷」,我知道自己的童年有創傷所以選了這道題,當所上學姊問我研究動機時,我卻仍不明白自己的痛是什麼,只能空泛的找實例來當成我的研究動機。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