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夢
今人從乎金夫。若夫不格夫性,群從敗夫。孟子論四端,民無從一端。焉也?賣商買夫,地簒天座。天乎無利,人者隱乎世。金銀奪天,道乎無義。保身如次善,保義如茫海。德行如一夢,富奴贊世。
《燃灰之路:納粹、科技與文明深淵的交易》
在曆史的濃霧中,希特勒如一道燃盡理性的黑焰,將科技與仇恨綁上同一列疾馳的列車。本文穿越進步與毀滅的裂縫,探問人類是否應感謝一個加速未來卻埋葬良知的政權。當秩序為惡服務,效率便成了地獄的引擎。文明若不在苦難中覺醒,科技不過是魔鬼的利爪。這不是為他正名,而是為我們自身留下一面鏡子:別再用進步之名,掩蓋人性沉…

工业文明-通往灭绝之路(二)
他们相信:经济永远可以增长;科技总能解决问题;自由市场和民主制度能修复一切;地球资源可以无限替代;一切“危机”都是暂时,都是“转型中的阵痛”。 这套信仰系统有个名字:现代性神话。然而整个制度结构,已经无法说服人继续相信它还能引导未来。人类现代制度不是犯了错误,而是根本就建立在一套幻想之上

【金句】Thomas Sowell - If you are not prepared to use force to defend civilization...
如果你不準備用武力捍衛文明…

第七天:关于想象
我不是个有想象力的人

科技年代、失語年代
人類精神文明之中,除了「科學與科技」,還有「人文」與「社會科學」。

無為治理的三個層次
如何在現代社會實踐「無為而治」?如何應對文明的腐化與重生?民主制度的未來方向?
文明治理的終極目標
真正的文明治理不僅在於制度的完善,更關乎提升每個人的心靈狀態,從而使整個社會乃至宇宙都回歸公心與和諧。這既是治理的根本目標,也是文明發展的終極追求。
「文明治理」探討
什麼是「文明治理」的根本目標?文明治理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文明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線性的,還是循環的?
意識如何影響物質、文明如何演化、未來如何被預測
論述挑戰了現代物理學對飛行技術的理解(UFO 可能是利用微觀物質場而非傳統空氣動力學)、對治理模式的傳統劃分(法治未必是最終形態,仁義治理應該根據人心狀況靈活調整)、對靈魂與預言的理解(預言是來自靈魂對微觀世界未來的解讀,而非真正的平行宇宙),並試圖從更高層次的視角來重新建構我們對科技、治理、靈魂、未來的理解。
如何科學研究意識場?
理論融合了物理學(意識場如何影響物質與反重力現象)、航太技術(UFO 的高速移動機制)、哲學(黃老思想與 AI 治理)、歷史學(宇宙意識與預測未來的可能性)、佛學(靈魂與宇宙記憶的聯繫)、文明進化(從私心到公心,從帝王專制到 AI 大公),並試圖提供一個完整的框架來解釋意識如何影響物質、未來航行技術如何進化、AI 如何成為公心治理者、如何透過修…
七日书 | Day 7(6月9日)家乡的公厕,藏着人们生活的秘密
明日出游,今天提前把明天的七日书发了。注意!!这是一篇带着臭味的文章,请谨慎点开。
强相互作用
人人最终都会被言语钉到名为贪嗔痴的十字架上,可在那之前,我要追随着一颗颗闪烁的瞳孔里里泛起的海浪,到达无人知晓的彼岸。

獸(寓言 / 文明)
路經樓盤展銷廳,十多名地產代理一擁而上,如狼似虎。獸不曾見過人類大暴走,極為驚恐,落荒而逃。跑跑跑,獸筋疲力竭,昏倒於小巷盡處。

罗振宇的蒙昧计划 | 4K120帧的中华文明史
知识是进步的阶梯,更是罗振宇的扶手。

在尼泊尔感受南亚文明与冲击
「不去不来心头有愿月已圆」 法源寺大殿一侧写着这么一句。大冬天午后的日头矮矮的,凉凉的,从西到东,斜穿过松树枝,在黑金牌匾上投出斑驳的光影,衬得「心头有愿」四个字亮亮的。我到法源寺,主要是给尼泊尔之行求平安。行前几天,回程飞机临时被取消,航司安排了第二天的航班作为补偿,这让我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商朝黃老思想】第七篇 戴營魄抱一
近現代西方學術蓬勃發展,就猶如春秋戰國漢初時代,兩者文明意識的演進時間大約相差兩千年左右;《管子》約早於《君主論》兩千年,秦國變法約早於普魯士兩千年,秦始皇約早於希特勒兩千年,西方漢武帝應該也快出現了
【夏后朝黃老思想】 第六篇 執大象
有為演化是自然規律,無為是相對於有為的反演化,譬如現代的環保意識,就是自然形成的相對無為,這是面對危機時的自然覺悟;既然無為出現是因為有為太甚所致,所以無為未必就一定平淡,更非執著無為而不敢作為。
【周朝黃老思想】第三篇 上德不德
作者有先見之明,禮確實是「亂之首」,後來的兩千多年歷史,卻補足了道德仁義禮之後的治理程度,整合起來便是:道、德、仁、義、禮、法、暴、亂、滅、亡,共計十等,可以作為客觀的評分標準,無論評定個人教育或國家治理。
【夏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一篇 知不知
今日歐美各國為何為難中國?又為何挑起這場貿易戰?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所以需要「知不知」才能夠「病病」;關鍵在有為意識,近現代的國際格局類似於春秋戰國,而今西方文明意識已近似漢武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