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上)台灣企業是否涉入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種族滅絕?
台灣長期面臨他國侵略野心,急需發展國防與軍工產業,是否有辦法、或者如何還能顧及人權?

南丫海難13年・專訪3|遺屬徐志盛:「唔會諗放唔放棄,呢個對我嚟講唔係選項」
一場海難,令他痛失家人,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南丫海難13年・專訪1|遺屬梁淑玲:「理論上香港人係唔應該記住呢單嘢」
「我唔需要大家記得呢個世界有梁家杰,因為佢已經死咗,但我會想大家知道佢哋呢 39 條人命,係換嚟大家 move on(向前行),良好嘅 move on,改善咗嘅 move on,改善咗嘅香港。」

何不問問它,不是每件事都非得有意義-專訪163braces 談首專《海螺記》
首張專輯《海螺記》,與前一張2023年初試啼聲的EP《filter》相對照顯得「安靜」許多,但仍沾染些許前作痕跡。只是專輯更大一部分是被潮濕氛圍,並帶有些危險、陰暗感的電子聲響覆蓋,在那之上演出一段段對生活、對感情、對某些故事有感,卻不願說明白的內容。

攝影就是光線的化石——訪《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作者黃勤帶
他們的故事不只是一段歷史,也是一段關於攝影的叛逆與反抗,對於攝影本質的探索和詰問。

當生育成為枷鎖 所有女性都活在貧瘠之地——訪舞台劇《妻迷》導演甄詠蓓、演員唐詩詠
「無論在香港、日本、新加坡,任何一個現代都市,都有女人被婚姻、社會、自我慾望撕裂。她不是居住在旺角、筲箕灣的妻子,她是所有被『必須生育』綁架的女人的影子。」

《不赦之罪》:聽說過神愛很多人——訪導演林善、譚善揚
原來寬恕和不寬恕並非唯二出路,兩者之間有種選擇叫放過自己。

自負盈虛者,行佇無答案的路上-專訪鄭宜農談五專《圓缺》
從過去專輯以星球為命名,再到《水逆》走上一條向語言發問的道路,五專的《圓缺》對鄭宜農來說,不管是觀察問題的多面性、選擇詞句的精鍊性、甚至是實驗音樂的前瞻性都向前再跨了一大步,持續在強化語言和電子樂共容的現階段目的上,謙卑地投石問路著,無疑已是位臻於成熟的音樂創作者...

最壞不過一死 活著就有路 一個人的破地獄之路——訪黃詠詩《破地獄與白菊花》
「但凡死亡的作品出現,可能是在說,最多咪死,唔死留返條命,慢慢做,一日留低條命,你都是有路行的人。」

在涓滴時光,尋得維持笑容與家人的理由-專訪王彙筑 談三專《滴滴答答》
Indie pop和Folk依舊是王彙筑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音樂元素,但這次第三張專輯《滴滴答答》則選擇和多位製作、編曲人合作,延伸再造流行、電子音樂風格等作品,形成一張描述生活辛苦卻仍願意帶著笑容前行的台語專輯。

陳虹秀專訪|暴動案重審 「抱著二八心情去準備」 一位社工的入獄說明書
「始終有唔少人喺裡面,點解我可以無事呢?如果贏咗就大鑊,贏咗就好似無同行嘅感覺」。

先相信我們會贏,再把痛苦給磨過!-專訪庸俗救星 談二專《Little Battle》
成團邁入第五年,準備替樂團尋得定位的二專《 Little Battle 》,庸俗救星用許多戲劇化同時也不可抗力的真實故事,堆疊出作品厚度,這次更透過同步錄音保留樂團演出的真實臨場感,與製作人韓立康巧手共搭出一張聽感和創作內容皆臻成熟的作品。

沒有從一而終的執著,將信念種在下一次定義-專訪JADE 談三專《Creeper》
雙人搖滾樂團JADE自2019年發行首專《NEMO》到去年(2024)底第三張專輯《Creeper》登上串流,原先的搖滾銳氣在新專輯中褪去原先強烈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放入了不少相對耐聽與溫柔的作品...

愛那裝滿只有你我的心、100%的真實和「一擊必殺」!-專訪持修 談三專《受》
第三張專輯《受》已經帶著持修走上了全然不同的道路,用他過去幾乎未曾浸染過華語流行歌的耳朵與品味,創造著讓人欣喜追隨的流行音樂,同時也擁抱身邊在乎他,也細心照顧他音樂的夥伴們,創作出這張100%真實的情歌專輯。

此心光明,在林中路思考人生的絕望和意義——訪哲學學者陶國璋
「現在我反而多專注自身,希望多錄些新講座。」 這些年盡心講學,更希望以後每年出版一本書,這就是他的「充實不可以已」吧,「這不算是為了消閒,但我還有些東西想說,而我知道說完可能會有些作用。」

像孩子一樣,熱烈地愛著,對嗎?-專訪艾怡良 談六專《我的問題該問誰》
《我的問題該問誰》是艾怡良再次對愛及生命發起的叩問之作,它不一定是張讓所有人都滿意的作品,卻更能坦然一點,面對她的需要,減少一點繁雜的修辭束縛,充實一些演唱會上需要熱情的快歌。

《完美證供》:我在自己的法庭反覆敲問自身——訪演員蘇玉華
「在劇場裡面,有很多東西我們可以一起分享。戲劇是一種生命的滋養,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生活,令我們成為一個更圓滿、更有生命力的人。」

世界齒輪轉動,如蟬破殼重生、如螢璀璨閃爍,好好的生活—專訪柯泯薰 談四專《好好的BE GOOD》
《好好的 BE GOOD》專輯作為柯泯薰出道十周年的里程碑,記載了她過去幾年間對人生的感悟與反思,以創作延續使命,讓現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在音樂裡坦然面對情緒的低潮、找回用音樂說話的能力...

締造新流行前,製作人與創作新人間的魔幻時刻-專訪Andr、韓立康 談首專《shhh,it’s under my bed》
首專《shhh,it’s under my bed》遵循一日時辰,將那些以為醜陋又赤裸的情緒攤開,一一收錄在專輯每首歌裡,而音樂則站在耐聽與藝術性的鋼索上,讓聽者容易入耳,卻又因特別而擱在心底。

療癒為伴,雙聲同行,走出烈火重生的饋贈道途-專訪Penny戴佩妮 談十四專《雙生火焰TWIN FLAME》
今年(2024)11月11號Penny戴佩妮再推出了第十四張個人概念專輯《雙生火焰》。依循靈學對於「雙生火焰」解釋,世上會有一個和自己靈魂相同的人,彼此擁有強烈的吸引力,但相處過程必定會帶來破壞與重生,Penny戴佩妮以此概念創作了同名作品,同時也錨定了專輯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