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自己的語法:當代藝術的語言幻象
今天的當代藝術,正處於這樣一種語法迷惑之中。我們以為自己在批判權力、在再現經驗、在反思歷史,但我們是否真的還在產生新的思想?還只是在一個看似進步、實則可預測的語言場里進行格式化的話語重組?這種語言的幻象,是對藝術最深層的背叛——它讓我們相信語言可以無限解釋世界,卻忘記了語言也會構築出一個讓人無法逃出的牢…
我反對的是「標準敘述」
《如果語言先於觀看,攝影還剩下什麼?》一文在大陸的一個網絡平台刊出後迅即激起熱議,收到許多朋友的熱烈留言。為正面回應各界關切,我續寫了這篇,繼續探索攝影語言、觀看自由與藝術體制之間的張力,希望大家能一同思考。
如果語言先行,那攝影還剩下什麼?
語言一旦比觀看先出現,敘述就會被訓練成格式化敘事;而當「共情」「身份」「記憶」這些詞語開始反過來指揮經驗,而不是由經驗推動,那些自述就不再是創作副產品,而是一種經過自我審查後的通關密碼——為策展人準備的、為審查人員準備的、為機制準備的。

刻版畫「瘋狂的達蓋爾攝影術」
刻版畫「瘋狂的達蓋爾攝影術」以遠景構圖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在畫面當中人物大多數都在排隊等著拍照。這也是攝影術公佈以後的現況,刻版畫家迪奧多·毛里塞將現實的影像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現實的反叛 Ep. 7|《影像的視野》、《綠色的憂傷》
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現實的反叛 Ep. 6|眼睛的隱喻
眼睛不存在於主體所見的世界,反而是存於使主體能看見的世界

究竟係黃金盛世還是黑暗時代 ・歷史點樣「被」書寫
其實我哋嘅眼一直受到高度嘅「監控」,可以睇啲乜嘢?唔可以睇乜嘢?點樣去睇?其實好多嘢我哋以為好自由,自己係用自由意志作出選擇,但其實背後實在有太多嘅操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