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之旅 | 网红、狮子、江湖、义和团,华北大地上的阿尔斯兰与精神幻境

马特
·
·
IPFS
人与土地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并不基于血统,而是人与水土本身,大地、流水和尘埃的记忆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你生长在这里就会成为这里历史的延续。这种群体精神病在特殊刺激下会复苏,这种特殊刺激往往是当年人口流动和生存危机的重演,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和经济下行的压抑,混沌世界再次降临,群体精神病再次爆发,这就是今天河北大量抽象派网红的原因之一。

我一直认为人与土地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并不基于血统,而是人与水土本身,大地、流水和尘埃的记忆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你生长在这里就会成为本地历史的延续。

这几年华北网红引起了我的注意,尤其在我搬到通州之后,对大运河产生了兴趣,开始关注华北运河地带的历史文化。前些日子听说著名抽象网红郭老师在家乡沧州开了一家奶茶店“郭子的茶”,我记忆中对沧州的印象就是铁狮子,突然觉得郭老师长得也是一副狮子相,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关联,我决定去沧州转一转。

坐火车从北京到沧州西站,沧州给我的第一个惊讶是,火车一开门直接面向开阔的户外,我一瞬间恍惚会不会有人从站台上直接走下去,很少见到这么开放的站台。

来沧州的游客基本都知道铁狮子,但很多人到了沧州之后,才发现铁狮子并不在沧州市区里,而是在20公里外的旧州城,这个距离间隔也是沧州惨烈历史的缩影。

沧州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惨烈的地方,战国时期就是燕国、赵国、齐国交界处,齐宣王伐燕,燕昭王破齐、秦破燕齐,沧州都是战场。

宋朝时候沧州是宋辽对峙的军事前线,元朝末期残酷的战乱结束后,其他地方逐渐安定,沧州最大的惨剧才刚开始。建文帝朱允炆削除藩王引发燕王朱棣反叛靖难之役,沧州本地效忠建文帝,城破之后朱棣为了报复大肆屠杀,也就是燕王扫北。旧的沧州城被摧毁,之后在旧城西北边运河畔的长芦修建新城,从南方迁徙移民,有了今天的沧州。

结果到了清末太平天国北伐,本地效忠清廷奋力抵抗,又被屠杀了一次。

在探访郭子的茶之前,我先寻找一下沧州城里现存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的沧州清真北大寺,也是沧州武德充沛的核心地带。

北大寺面前的解放东路是曾经沧州南城墙的位置,今天沧州最热闹的南川老街过去是城外码头区,北大寺街对面还有一座清朝康熙时期修建的清真女寺,过去叫城里清真寺,北大寺在城外南关厢。

前面提到燕王扫北之后修建新的沧州城,从南方迁徙移民,当时有张、玉、李、刘、尹、戴、马、回等八个穆斯林家族,沿着京杭大运河从南京来到沧州定居,张、王、李、刘四家定居运河以东,尹、戴、马、回四家定居运河以西。

永乐九年,明朝政府疏通大运河恢复漕运,很多回民依靠漕运和附属商业、手工业为生,带动了本地商业兴盛。今天清真北大寺一带,当时是沧州城连接运河码头区的通道,回民手艺工匠和商贩聚居在这里,永乐十八年,直隶河间府沧州盐运司通判吴永祚主持修建了沧州清真北大寺,沧州的回民社区逐渐形成。

这位吴永祚的后人创立了八极拳,女寺旁边有一家吴记老店全牛汤,不知道和他们家族有没有关系,我后面会去吃。

漫步沧州回民街区,好在天气不太热,这片平房区算是保留比较好的回民街区,回民有围寺而居的传统,但随着90年代之后的城区改造和房地产热潮,很多城市原有的回民社区逐渐解散。但相应的,因为缺乏现代化改造,沧州这片平房区的居住环境也并不是很好。

沧州回民在明朝初年被燕王屠了一次,明朝击败元朝的开国军队中有很多色目人,可以说回民是保守派铁盘,自然是不赞同叛乱的,当时河北山东回民支持建文帝,燕王朱棣攻破南京之后扫北屠杀报复,包括山东参政铁铉因为拒绝投降被燕王凌迟处死,他的二儿子到了关外,就是沈阳回民中铁家的先祖。

到了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本地回民尚武,很多从事京城保镖或镖局武师,与当局利益关系密切,坚决抵抗太平军北伐,又被屠了一次。沧州的象征是狮子,狮子本身就有护卫的象征意,沧州回民可以说是华北大地上的阿尔斯兰了。

我之前去伊朗旅行的时候听过一种传闻,说唐朝皇帝有一支波斯卫队,而狮子也是从波斯来到唐朝,石狮子看大门的习俗就来自皇家波斯卫队,元朝这些各地来的穆斯林统称为色目人,之后成为回族,这么看来回族与狮子多少有点牵强附会的联系。

朋友推荐,我在一片仓库里找到了隐藏的沧州回民老巴巴坟,按照资料,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不可考,大概是元朝来到沧州的穆斯林,精通医术仁济布施,被人们敬仰。明朝靖难之役后修建新的沧州城时,意外发现了他的墓,所以这座墓比沧州城要早,之后世代修缮祭拜,到民国时已经是一座巨大的封土堆,建国后变成仓库,80年代重修。

沧州是武术之乡,本地传世的功夫包括功力、查滑、劈挂、燕青、六合、通臂、八极、太祖,还有疯魔棍、苗刀、戳脚、阴手枪等,近现代也出了很多传奇人士,比如协助谭嗣同变法的大刀王五就是六合拳门徒,武术大家霍元甲祖籍也是沧州,他练的是迷踪拳。

沧州回民中的武术家也非常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吴氏八极拳外,还有著名的查滑拳,由回民查尚义、滑宗岐创立。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白胡子回民老爷子耍大枪,威风极了,他就是沧州人,叫王元祥,他和本地另一位著名回族武术家王子平是亲戚,他练的是查滑拳和九星大行枪。

我在沧州博物馆还看到一个熟面孔霍殿阁,《末代皇帝》里有他,他是溥仪的武师,但他和霍元甲没有亲缘关系,他练的是八极拳和六合大枪。

沧州不只是武术之乡,杂技和中医也非常兴盛,很多武术家本身也是医生,神医扁鹊就是沧州人。运河意味着流动,流动就会有江湖,就会有权力模糊地带和不服管制的群体,武术、漕运、杂技、中医、戏班、镖局、会道门、义和团,这些都是有关联的,代表着有自发建立规则、自发形成竞争与结盟关系的传统。

从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开始,丁戊奇荒、黄河改道决堤、开放东北关禁闯关东,一直到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这半个世纪以来,河北运河区是一片大天灾的废土地带,基层秩序被破坏,人们抱团取暖或抱团逃难,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和生存危机簇生了复杂阴暗的江湖世界,漫长而强烈的大规模心理创伤,可以说这半个多世纪,河北人活在一种奇怪的群体精神病与混沌世界中。

代表着暴力的武师与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同一个人,武术门派就是基层暴力与互助的兄弟会,至于这个门派信伊斯兰教还是黄莲圣母并不重要,杂技、戏班与街头骗局不过一步之遥,他们往往也充当会道门团体的氛围组,最先发明刀枪不入把戏的一定是个杂耍艺人,于是义和团开始视死如归。

如我开头所说,人与土地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并不基于血统,而是人与水土本身,大地、流水和尘埃的记忆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你生长在这里就会成为这里历史的延续。这种群体精神病在特殊刺激下会复苏,这种特殊刺激往往是当年人口流动和生存危机的重演,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和经济下行的压抑,混沌世界再次降临,群体精神病再次爆发,这就是今天河北大量抽象派网红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都是我牵强附会想象的。

我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郭子的茶,这里现在也算是本地潮人聚集地,虽然没有刚开业时成百上千人排队的盛景,但日常百十来人还是聚得起来,这里的年轻人有一种千禧年的气质,有些女孩乍一看还以为是我初中同学。

华北近些年抽象网红辈出,郭老师已经是上个时代的巅峰,现在顶流是良子大胃袋。华北网红与我们东北的网红感觉还不太一样,东北网红很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河北网红是真的疯癫,我不知道是不是和闯关东有关系,走出去的人总会更狡黠油滑一些,留下来的人则更坚韧固执。

最后也给大家推荐一些沧州的吃喝,太有名的火锅鸡和羊肠子之外的。

义和饭店,本地朋友推荐的一家清真馆子,开在清真寺附近,非常小,刚到饭点就坐满人,一般这种情景就是稳了,果然口味放到天津都能较较劲,颠勺飞快,鲜而不咸,口感是滑但没有油感,盘里也不存油,有手艺。

前面提到的吴记老店全牛汤。

早餐吃50一碗的牛肉汤,满满一碗肉,说实话这个价格如果是35或40我会觉得很划算,如果是60我会觉得太贵了,50还真是恰好卡嗓子眼儿。

要不咋说穷文富武,在古代你让手下人天天吃这个,你不造反称帝他们都心不安。

尚食斋,南川老街有一家,白天不开业,晚上可以来吃刨冰,民族街旁边也有一家,白天可以吃茶汤,都是颇有天津特色的。此外民族街上有一家清真顺德糕点铺,也是本地朋友推荐的,我给家里老人买了一些寄回去,我自己不爱吃这种老式点心,但我姥姥觉得很不错,也推荐一下。

近些年随着大运河主题被关注,河北运河区沿线城市也兴起了一波建设和文旅热潮,我一直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命题,你能联想和解释很多事情,人口迁徙流动、行业兴衰、贸易运输,这些决定了很多人们精神层面的现象,人们的苦难、低迷、狂热都是怎么来的。

这其中肯定有大量的牵强附会,甚至荒唐的联想,这是我前面已经强调过的,但我关注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所认为的历史,以及人们所认为自己受到的历史的影响,比如今天的河北抽象网红与河北运河区历史到底有没有关系,可能毫无关系,但我们在两者间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就会作为历史的一种注释被保留下来。

我并非否认历史的客观性,而是我更关注这种客观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投射与反馈,换句话说,我要看的不是历史记录,而是你读了历史记录之后讲给我听,我好奇你是如何理解的。

很推荐大家沿着大运河旅行一下,沧州自然是重要的一站。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