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洪流的背後:日本制度的深層矛盾
從產業慣性到人口結構,為何宣傳紙張難以消失?

語彙的雜種性:從外來語系統看日本的現代性
吸收與再造如何成為日本文化的核心力量

語法的卸責:從日語的被動句看責任分散文化
當「事情發生了」比「誰做了」更重要

語言的模糊:從日語的曖昧表達看衝突迴避文化
曖昧的日常化 在日語表達中,「模糊」並非例外,而是常態。常見的詞彙如「たぶん」(大概)、「かもしれない」(也許)、「まあまあ」(還可以)、「微妙」(難以言喻),幾乎滲透於日常對話之中。這些詞語的共通點,是避免絕對化,留有餘地。與其說日語使用者不願明確,不如說這種模糊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化的選擇:以不確定來維持關係的穩定。 語言作為緩衝 這種曖昧表達,實際…

語言的空白:從日語的省略看日本的共同體文化
為何「不言明」反而是一種社會默契

移民聚落與日本城市的低張力結構
從短期簽證到族群自足的隱形網絡

日本的「集體式叫謝」:制度化熱情背後的文化機制
當禮貌成為集體儀式

語言中的階梯:從敬語看日本的社會秩序
為何一個「吃飯了嗎?」能揭示日本的階層文化

強運產業:當「運」被工業化,日本如何把不確定變成商品
從地鐵車門上的黃底廣告,拆解一個跨宗教、心理、商業的「安慰機器」

孤獨、秩序與快餐
松屋背後的日本日常

日本 IQ 迷思:數字幻象與制度現實
從戰後制度到當下困境,為何「高智商社會」未必等於高創新?

扭蛋之國:從文化密度到娛樂麻醉的日本文明觀察
當一個國家以娛樂維持日常,其真正流失的,或許不僅是未來感,而是社會自身的動能。

与日本稻荷神的缘分
最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肯定是拜大哥心态。我这都不是拜大哥,我这是寻妈认亲找兄弟。好的地方是这一份纯稚的虔信是获得各种加持的源头。很多感应的确不可思议。不用我赘述,台湾的大家和香港的大家应该特别清楚。这里没有经历文革,那一直的传统,相信命运生死敬畏。我与稻荷神的缘分源于真言宗,西安油泼面时期就是我那修习期…
正义的悖论|为何日本故事更愿为“你”毁灭世界
在近代日本大量影视文学乃至ACGN作品中,一种以情感为绝对正当性的叙事结构频繁出现:主角为了某个“你”,宁可背弃普世伦理、挑战社会秩序,甚至选择毁灭世界。

日本「軟實力」
今日我們更見日本將融合精神延伸至西方社會,建立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種不帶強制、內斂細膩的文化擴展方式,正是日本「軟實力」(Soft Power)的具體展現。

日本的集體自我封印
創傷、榮辱與文明崩解的六層疊加

コンカフェマップ 生存攻略
想去日本試下コンカフェ,但又怕入咗メイドカフェ?秋葉原、大阪日本橋一帶有大量店鋪暗藏玄機,如何安心享受這一種獨特文化?呢篇文章話你知!
【時事日文】「跨年蕎麥麵」的日文怎麼說?
【時事日文】「跨年蕎麥麵」的日文怎麼說?【跨年蕎麥麵】 今天12月31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日本,除夕夜少不了的習俗就是吃「跨年蕎麥麵」,該習俗確立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起源說法不一,據說當時盛行腳氣病,亦有吃蕎麥麵就不會罹患腳氣病的小道消息。

【時事日文】「預祝新年快樂」和「新年快樂」的日文怎麼說?
【時事日文】「預祝新年快樂」和「新年快樂」的日文怎麼說?【預祝新年快樂和新年快樂】 日本人在新年期間會互道新年快樂,但一種是在新年(一月一日)前說的,代表預祝新年快樂、祝福別人有美好的一年。對長輩、上司或不熟悉的人時,使用「良いお年をお迎えください」較不會失禮,但對一般朋友間,則會略稱使用「良いお年を」。

【時事日文】日本「年末年始」是什麼意思?
【時事日文】日本「年末年始」是什麼意思?【2024~2025年的日本新年假期】 2024~2025年的日本新年假期,因週末相連,從2024年12月28日(六)至2025年1月5日(日),共有9天的連假。日本所謂的「年末年始」,並沒有嚴格的期間定義,為略稱一年的年底以及新年度的假期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