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男性的天性」骗局
很多東亞男性總是像喋喋不休念經的老和尚,又像訓誡宮女的老太監一樣自鳴得意地宣講所謂「男性天性」:他們一邊老氣橫秋地流著口水,一邊自以為高明地傳播那套古老又腐臭的男性邏輯——男人天生多偶,男人播種完就會喜新厭舊,男人天生喜歡冒險,所以永遠追逐新的性對象;男人必須傳播基因,所以不停更換伴侶是天職;你不能怪男人在中年離婚、追求年輕肉體,那是生理機制,是天性,是自然的選擇。就像男人射精之後進入不應期、轉身厭惡身邊女人,是生理反應,不應該做道德判斷。
「男性天生喜歡更多、更新鮮的性伴侶,因為這是基因傳播的本能。」
這種說法在論壇、播客、心理學短視頻、甚至部分所謂「情感導師」中被反覆引用,彷彿只要冠上「生物學」的名號,就能為男性的貪婪、背叛與物化找到合理性。
然而這一論述,正是偽科學與文化父權的聯姻產物——一場以「自然」為幌子的權力神話。這種「生理託辭」的真正作用,是為男性的權力與不忠行為開脫。當男人說「這是天性」,他實際上是在說:「我不需要為傷害別人負責」。把社會建構的男性慾望、權力佔有與性資源壟斷,偽裝成自然法則。這是將權力不對等的結果重新包裝成自然差異,讓女性的痛苦看似無解。雖然對於東亞最重要的發明:男性尊貴,女性卑賤的衍生物來說,並不應該讓人感到驚訝才對。
真正的演化生物學並不認為「性慾=繁殖慾」。但父權社會選擇性地擷取了演化論中最有利於男性支配的片段,將其變成文化的護身符。人類的性行為早已超越了生殖功能——避孕技術、同性關係、情感依附、自慰行為、藝術化情色表達……
這些都清楚地證明,性慾在現代人類中是一種情感、心理與權力互動的綜合語言,而非單純的基因延續機制。若「傳宗接代」真是男性的天生使命,那麼同性戀、無慾、或拒絕生育的男性就應該被自然淘汰。
但事實是:他們不僅存在,還構成了人類多樣性的核心。這一現實直接瓦解了「男性天生傳播種子」的假命題。
但事實上,關於騙和利用女性,東亞男性出的著作和 SOP 不要太多。關於如何騙取女性、操控女性、榨取女性,東亞父權文化早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技術文件」。近乎 2023 年,東亞女性才知道,所謂的男性酒後亂性是一個持續了幾千年的騙局,男性如果真的喝醉了,不能勃起。男性喝醉只會打老婆不會打老闆和上級的原因是,男性知道老婆可以打。從家庭倫理、職場規訓到情色敘事,每一層都在教授男性——如何用「天性」掩護自己的掠奪。這倒是和性沒有任何的關係。只不過是男性自以為是一個高種性的團體,在合謀傳播如何剝削壓迫他們認為的低種姓群體女性罷了。東亞的傳統和歷史中,女性是低男性一等的。男性是尊貴的,女性是卑賤的,女性要順從服務男性。所謂的傳統和文化,一旦涉及性別都是根據這一中心思想構建的,且幾乎包裹幾乎所有的東亞宗教以及絕大部分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東亞的男性尊貴女性卑賤,在別的文化看來,並不明顯。因為東亞文化規定了,女性順從也包括了在被男性攻擊和羞辱的時候也要微笑理解。所以在別的文化的人看來,他們好似「幸福」,不過藏是藏不住的,如果你真正理性地去分析所謂的東亞電影電視。你就會發現這樣的規律無處不在。哪怕是寫給女性觀眾的女頻小說和電影電視。當然如果你真的關心真相的話,也可以忍著噁心去看一看東亞的 AV 和給男性看的色情動漫。就不會被東亞男性表現出的沉靜寡言呆傻所蒙蔽了。
我們繼續回到主題,他們「打造的男性天性」:他們口中的「天性」,其實是文化工程——是一種被編排、被強化、被重複的權力話術。他們彷彿相信,只要嘴裡多背幾句偽裝成科學與傳統的咒語,就能把佔有、拋棄、冷漠、欺騙、性暴力、經濟掠奪、情感榨取,全部洗白成「自然現象」,彷彿是宇宙的規律,不可質疑,不可反抗。於是,這個由東亞男性集體打造的「天性神話」,成了父權制最隱蔽的武器——讓他們以自然之名合法剝削女性的情感、時間、身體與生命,讓他們的暴力獲得制度豁免,讓他們的懦弱被包裝為生理衝動,讓他們的背叛變成基因任務。讓他們在歷史長河很長的一段時間,甚至是當代,都讓他們的性侵和欺詐性強姦,都變成了合理合法的「天性」,而女性才是那個不懂男人天性的罪人,要為自己成為受害者而自責,而不是去逆著風向找男性的「麻煩」。
很多東亞男性騙的不只是愛情,而是女性的一生。她們被灌輸要理解、要體諒、要寬容「男人就是這樣」,被迫在羞恥與痛苦中自責、自省、自我矮化。男人們靠著這句萬能的「男人天性」,騙得偏財,騙得性資源,騙得孩子與繼承權,騙得社會同情與自我正當化。他們創造了一個閉環——女人痛苦是因為「不懂男人」,而男人殘酷卻被定義為「本能」。
這不是天性,而是設計。這不是自然,而是系統。所謂的「男性天性」,是幾千年文化洗腦的成果,是父權為了延續統治、鞏固利益、消解女性憤怒而製造的神話。那句「男人就是這樣」,不是描述現實,而是維持秩序的口令,是一種對女性的集體催眠。但可惜的是 2025 年了,依然有相當多的東亞女性,還是相信這就是男性的天性。作為女性應該接受男性的天性,而不是去無謂地質疑。於是她們相信只要男人回家就好,嫖娼是正常的,只要自己還是妻子就好,男人找情人是正常的,只要自己看護好孩子就好,男人不離婚就行,反正到時候男人老了玩不動了,就回家了。
可事實上,這種神話在真實世界中,經不起數據的檢驗。
在一項 2,655 人的樣本調查中,男性雖然在考慮伴侶年齡時範圍較寬,但隨著年紀增長,他們也會接受年齡相仿或較大者;女性在考慮年齡區間上的波動更小,更趨守中。PMC
網絡約會平台分析也顯示:男性隨著年齡上升,對年輕女性的偏好更為明顯;而女性的年齡偏好則越來越多樣化。ResearchGate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盲約會情境中,首次浪漫吸引階段男性與女性在偏好年輕伴侶上的程度並無顯著差異。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國的婚姻研究進一步指出:當丈夫比妻子年長六年以上,夫妻離婚風險顯著上升。etd.ohiolink.edu
他們口中的「天性」,其實是文化裝置,是經過制度與話術澆灌的幻象。他們以「玄學」「生理機制」為名,把背叛、拋棄、冷漠、欺騙、性暴力、資源掠奪包裝成宇宙法則。
他們相信憑著這套「男人天性」的洗腦術,就能合法化對女性的剝削與欺騙,把性自由說成是他對年輕美女的追求,把逃避責任說成是生理衝動,把撒謊、出軌、逃離說成是天命。
他們騙得不只是愛與信任,更騙走了女性的時間、資源、身體與生命。這個由東亞男性打造的「天性神話」,是父權體系最隱蔽的武器——讓他們披著「自然」皮囊去掠奪女性的情感與生存空間。
這不是天性,而是被編程的謊言。這不是自然,而是被制度設計的幻覺。那句「男人就是這樣」,不是對現實的陳述,而是維穩手段,是對女性幾千年集體催眠的終極式樣。
這些女性是從小被洗腦到大的,所以這並不是她們的錯。
我們來說說這套東亞男性持續了幾千年的剝削壓迫的說辭多麼的無恥卑劣吧。
「男性天生喜歡更多性伴侶,是為了傳播基因」這套說法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誤用。
首先,真正的演化生物學並不認為「性慾=繁殖慾」。現代人類的性行為,大多與繁殖脫鉤(避孕、月經週期、情感連結、同性行為皆證明之)。若男性的「傳宗」本能是天生,那麼同性戀男性、無慾男性、拒絕生育的男性就無法存在——這明顯與現實不符。
更何況作為一個曾經認識很多歐美基督徒的人,我很清楚很多男性在 30 歲婚前也還是處男。按照這個說法,難道這些男性都被閹割了嗎?
東亞父權社會將「性自由」劃歸男性、將「貞潔」綁定女性。當然也不光是東亞父權,很多父權都是單一綁定女性的。原因很簡單,父權病毒無處不在。男性作為第一種性在地球上長期壓迫女性成為第二種性也是不爭的事實。東亞文化的性別雙標以「生物本能」為語言外衣。男性被允許「自然放縱」,女性被要求「克制理性」。所謂「男性喜歡年輕女性」並非天性,而是權力的可再生資源機制:年輕女性象徵可控、可塑、低風險與新鮮勞動力,這是社會再生產的隱喻,不是基因擴散的自然結果。簡單來說就是男性貪婪想要對第二種性坑蒙拐騙的編造的壓迫剝削的規則。
還有許多男性在失去社會地位、權威或被女性拒絕時,會透過「性征服」尋找補償。
他想證明自己仍有「吸引力」「掌控力」「征服力」。這種衝動與其說是性慾,不如說是權力焦慮的出口。現代心理學指出,性行為在男性的權力文化中常被視為「支配的表演」。他不是在追求快樂,而是在逃避脆弱。每一次「征服」都像是一場暫時的止痛——為了忘記他被男性和現實榨乾後的空虛。
正如心理學家大衛·巴斯(David Buss)指出,男性的性行為常被誤解為生理驅動,實際上更多是社會地位、支配慾與自我價值焦慮的投射。
所謂「多偶本能」其實是對自我價值焦慮的補償。特別是東亞是「緊」社會,等級文化深嚴。男性在男性的環境裡作為高競爭,很難突破本身的階級。導致他們迫切需要在女性——也就是按照東亞規定的卑賤的性別——身上找到支配利用的「成功」,也就是透過支配「女人」來證明自己是個「男人」,有價值的男人。對女性的性剝削、欺詐性強姦,只是為了透過產生更多的性行為獲得支配女性產生的權力和剝奪女性身上的資源(在各種東亞現實和歷史中,包括但不限於透過女性獲得王位之後用不喜歡這個女性的理由拋棄她,吃幾個女性的絕戶之後殺害她們等等)。在各種現實和歷史案例中,這些東亞男性剝削壓迫支配女性的原因大多數跟情感或繁殖的需要沒有一點關係。但與權力和收割眾多女性攜帶的資源息息相關。跟經濟相關,跟政治相關,跟享樂相關,跟權利相關。就是跟性和情感無關。
「基因繁衍」理論實際上維護男性繼承權與勞動分工。因為男性擁有更多的女性,等於擁有更多的孩子,也就擁有了更多可支配的勞動力以及奴役對象。也許你認為我使用奴役有些奇怪,但是如果你生活在東亞,你就會知道,很多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上下級關係,是主從關係,是權力關係,而不是健康的親密關係,更何況當男性擁有了很多的女性和孩子,精力有限,也不足以讓這種男性和自己的女性們孩子們產生真正的親密關係。真正存在的只有一種,也就是血緣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東亞最喜歡強調血緣,為什麼不喜歡領養。因為東亞父權的根基就是血緣和男性祖先崇拜。
這種結構正如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言,是「父權再生產的符號暴力」——一切以血統、姓氏、家族為中心的制度,傳宗接代”是經濟話術,不是自然真理。
現代仍有男性以“生物本能”為名行性剝削之實, 其實是**再生產父權資本主義的性別化分工**。东亚男性传播男性天生喜欢多传播基因的原因,并不是種子在傳播,是權力模式在繁殖。
女性的身體不是自然資源。 拒絕被定義為“受種者”“基因容器”“繁殖的場域”,
是奪回主體權的起點。 真正的演化是**意識的演化**—— 讓性慾不再是權力的語言,而是平等的對話,一百年之类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毕竟现在全球右转,都在呼吁传统。
当然就像我之前强调的那样,信息全球化,也导致了父权全球化的合并合体,东亚父权的风,通过影视作品小说作品,潜移默化的钻进了东亚意外的人的大脑,类似这套“天性神话”的东亚父权以当代的新包装和正在全球扩散——很多欧美男性嘴上说尊重女性、反对物化,但在实际行为上,他们依然遵循着这同一套性剥削模式:频繁更换性伴侣,以狩猎年轻女性为荣,以“性自由”掩饰逃避责任的本能。他们用自由与平等的语言包裹着东亚式的性权力逻辑——换汤不换药的父权暴力,仍在新的包装下延续。
所以,當我們再聽見“這是男人的天性”時,請記住——那不是自然的聲音,而是權力的低語。
citation:
Antfolk, Jan. 2017. “Age Limits: Men’s and Women’s Youngest and Oldest Considered and Actual Sex Partner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5(1). doi.org/10.1177/1474.... PubMed
Skopek, Jan, Andreas Schmitz, and Hans-Peter Blossfeld. 2011. “The Gendered Dynamics of Age Preferenc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Online Dating.” Journal of Family Research (Zeitschrift für Familienforschung) 23(3). doi.org/10.20377/jfr.... ResearchGate
Eastwick, Paul W., Eli J. Finkel, Eva M. Meza, and Kellie Ammerman. 2025.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raction to Young Partners: A Study of 4500 Blind D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2(5): e2416984122. doi.org/10.1073/pnas.... PubMed
García-Hombrados, Jorge. 2024. “Age at Marriage and Marital Sta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 Review of Economics of the Household 22(1). doi.org/10.1007/s111.... SpringerLink
Zhang, Yuanting. 2007. Changes in Marital Dissolution Patterns among Chinese and Chinese Immigrants: An Origin-Destination Analysis. PhD diss.,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OhioLINK. OhioLINK ETD Center
《黑病》版權聲明(Copyright Notice for Dark Disease)
作者 / Author:Jules Vela
作品名稱 / Title:《黑病 Dark Disease》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5 by Jules Vela. All Rights Reserved.
繁體中文版本:
本作品《黑病 Dark Disease》之文字、概念、論述架構、分析方法及所有衍生內容,均屬作者 Jules Vela 之原創智識產物,依法享有完整著作權與精神權利。
未經作者書面授權,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於轉載、節錄、翻譯、改寫、改編、影像化、AI 訓練或引用為靈感)使用、散布或發表本作品內容。
違者將依法追究民事與刑事責任。
本作品部分內容為學術引用與文化批判分析,僅於合理使用(Fair Use)範圍內引用公開數據與研究成果,其餘文字皆為作者原創。
English Version:
All texts, concepts, analytical frameworks, and derivative expressions in Dark Disease are the origi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Jules Vela,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law.
No part of this work may be reproduced, distributed, translated, adapted, transformed, or used—whether in full or in part—without the author’s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This includes any use for AI model training, derivative writing, or content generation.
Violators will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under applicable civil and criminal laws.
Academic references and cultural critiques within this work fall under fair use; all other materials are fully protected as original creation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