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她說“我懂年輕人”,年輕人卻嚇得掉頭就跑》
我懂年輕人」的恐怖一位年過六旬的大媽自稱「最懂年輕人」,理由不是陪伴,而是長年把孩子當作樣本觀察、改造、控制。她的話術讓人背脊發涼:懂年輕人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了馴化。這種「假關心、真監控」的邏輯,正是許多東亞父母與制度聯手塑造的陰影。在這裡,孩子不是被呵護的生命,而是被研究、被消耗的資源。年輕人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或許不…
【詩歌】石頭開不出花
石頭開不出花,不是因為缺少春天,而是因為春天被奪走。
【詩歌】《那張小紙條》
一張班主任遞給母親的「管教學校」紙條,決定了一個孩子被送入囚籠的命運。這不是單一母親的惡意,而是家庭、學校與體制的合謀——用「教育」與「改造」的名義,把青春變成了服從實驗。
【詩歌】《當我得罪我母親之後》
詩人以第一人稱直白控訴:所謂的「母愛」只是幻覺。當孩子違逆時,母親搖身變成審判官,用標籤與冷笑將其定罪。這是一則警示:在權力遊戲裡,孩子從血親變成了「樣本」與「道具」。
【詩歌】惡魔的普渡
在這首詩裡,「母親」被描繪成披著親情外殼的惡魔。她不僅自己貪婪吞噬,還要把這份黑暗強加到孩子與丈夫身上。這是一則寓言:不是個體的墮落,而是讓所有人一同下墜的惡魔邏輯。
父母應優先規劃退休金还是教育金?
人们能够借钱念大学, 却无法为退休而借钱。
第一次戀愛的小冊子—父母篇
孩子的第一次戀受,除了孩子緊張,父母也會

寶寶的第一句說話
雖然我還未到準爸爸的段位,但腦海卻想著生小孩和嬰兒的未來,為準備生育而精打細算,其中一算就是寶寶的第一句說話。想必各位父母或者準父母都會想寶寶第一句說話可以叫一聲「爸爸」、「媽媽」,只要聽到寶寶的一聲「爸」、「媽」都會好興奮,甚至感動到流淚。

家姐「學校欺凌」事件
我在想,是因禍得福嗎?哈哈!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Photo by Jackie Park on Unsplash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用在情侶身上難免予人矯情之感,但落在親子關係上卻不會引起任何爭議,哪一個父母不想孩子快樂呢?父母看見子女快樂,是真的會打從心底快樂起來,甜滋滋的,比吃一碗蜜糖更滋潤心房,甜膩得血糖狂飆卻對健康有利無害。

自主學習之旅|支持15歲女兒退學的決定對嗎?
腦海中也曾閃過這類問題。我的回答是⋯⋯

小市民的香港家書
記:昨天和朋友去了Nottingham一個公園,沒甚麼,就是一班人傻更更的玩了好久。我覺得好開心,想讓你看看我的傻佬相!

曾經我也渴望流浪
還能有機會流浪嗎?

我珍藏的十部電影
5部微電影,5部長版電影。

一家人,就是要齊上齊落!
家姐,我明白你想大家都開心,但不等於自己要事事遷就,委屈自己。如果連自己都笑不出來,那一切也再沒意思了。對自己、對別人都坦白點,別人都想你開心的。

最難忘的一件童年事:父母親每天吵架
會說話不等於會同理

把孩子的話聆聽完,再說。
為什麼你就不能跟一般的小孩一樣正常? 因為我很特別。

我的新偶像:為了女兒必須堅強
好書推薦:女人要堅強,不要逞強 作者:周品均 誰是電商女王-周品均?東京著衣品牌的創辦人。創造20億的年營收。周品均首創台灣網路刷卡、宅配到府、超商取件服務。👏👏👏👏👏24歲就踏入婚姻生活,因為彼此價值觀不同,產生婚變,她決定在感情這塊理性提出分手,但她沒想到提出離婚這件事會影響到整個事業。

Happy 牛new Year 開始懂了。
最近聽了廣播一位作家的見解,開始懂了。做為人父母希望你要去了解你的小孩。如果你懶得去聽聽孩子的聲音,請也不要用你的觀點去制約孩子對自己人生的想法。我開始懂了不理解及不認同這件事,就算你們是有血緣關係那麼親,如果價值觀在兩個不同世界,對事情有不同見解,對方不能接受,其實也就真的不用勉強聊天。

你還記得《我的志願》嗎?
這幾天,我參加了一個《另類教育會議》,之後我又再思考為甚麼這成了另類,甚至是「異類」。原來,尊重孩子的能力和興趣,讓他們自主自發去學習,做到自己的極致,看似是理所當然,卻又竟是遙遙無期。教育的問題,我們經常都把重點放在老師和學生上。他們是學校裡的主角,他們的互動,一個如何授,一個如何受,彷彿就成了教育的絕大部份責任了。








